第八五二章 乡愿(上)(第2/3页)

海瑞深知,如果贸然公开提出‘清丈田亩’,肯定第二天,自己的巡抚衙门,就会被那些被煽动起来的百姓给围了,而且八成没人解救,非得逼得自己都没脸再待下去不可。一番斟酌之后,他决定先不宣布‘清丈田亩’的命令,而是利用司法迂回,处处站住一个‘理’字,不给乡绅们发飙的机会。

因为清理旧案是新官上任的必备作业,而对于巡抚来说,除了坐衙接告之外,还要巡视各府,接受诉讼,谁也说不得什么的。而他的破局之策,就蕴含在这天经地义的审案之中——我身为断案官,自然要判决公正。我判决公正,不袒护任何有身份的人,自然会使被‘官绅勾结’伤透心的小民百姓,恢复对官府的信心,重新将自己遭遇的不公,向官府提起告诉。我公正裁判,那些被乡宦巧取豪夺的小民田产,自然可被重新判回小民手中。这时候官府再出面,丈量相关的土地,重新登记造册。

行为还是那个行为,但兜了个圈子,便有个‘是在执行判决结果’的名义,所以在百姓眼中,其主使者就成了与自己同样身份的老百姓,而不是官府。从而使乡绅无法再像从前那样,煽动百姓站在官府的对立面……主动投献以求避税的‘刁民’毕竟是少数,大部分老百姓还是深受乡绅夺田之苦的。

但由于田产纠纷的历史性、特殊性和复杂性。总是有两到三成的案件,因为年代久远、存档无存,或是口头契约,或是文字契约的口头修改等原因,使原被告双方都提不出,令人信服的优势证据,来证明原先的产权界定,因此变成了‘两可’案件。

对于审判官来说,两可就意味着,在无法进一步取得证据的情况下,双方权益值得同等保护,无论把争议财产配置给谁都不为错。这时候,绝大多数官员,因为情面、利益、或者考虑到‘乡宦小民有贵贱之别’,而把判决向强势一方倾斜。但海瑞反对这样做,因为社会的强势一方,往往会利用各种资源,来侵占弱势一方的利益,而弱势一方很难侵占强势一方的经济利益,所以在此类案件中,应该尽量向弱势一方倾斜。

当王锡爵小心翼翼的提出,这样可能会让一些乡绅受到委屈。

却见海瑞大手一挥道:“比起小民百姓受得委屈,那个不值一提!”

王锡爵不禁暗暗苦笑,感情海大人还是给老百姓报仇来了……

※※※

有了海瑞所定的判案标准,所有案件都能当日审结。一个月下来,两人竟然把前后收到的近万件案子……除了那些严重的刑事案件外,基本判完了。而且结果不出意料,绝大多数是小民胜诉。

于是百姓无不拍手称快,高呼‘海青天’,自然高兴得不得了。但有人高兴,就必然要有人不高兴……富户乡绅们大大的不高兴了,以往遇到和百姓打官司,都是他们无往不利的,所以才能逐渐侵吞兼并,有了今天的家业。可这海大人怎么对咱们不问有理无理,就判退田产、出银子呢?

随着时日推移,受到冲击的富户乡官越来越多,要是换个人当巡抚,他们早就闹腾起来了,可对方是铁心铁面的海阎王啊,谁敢去找他申诉?而且海瑞也没怎么着他们,只是一个判案不公……但在老百姓眼里,却是太公平了……也没法煽动人闹事儿。弄得他们有火没处撒,只能去找松江知府衷贞吉抱怨。

于是松江知府衙门,就成了上访接待处,知府衷贞吉每天不知要安抚多少满肚子牢骚的乡绅……他是徐阶最老实的学生,当初被派到松江,其实就有照料老师晚年生活之意,当然不愿看到现在这种局面?可他与海瑞虽同是正四品,但人家是巡抚,而且是战力最强的海阎王,就是借他两个胆,也不敢硬顶啊!

衷贞吉只能不激不随,好言抚慰。但乡绅们的怒火,终究是安抚不住的,他们虽不敢胡乱搞事儿,可想办法出出气总是能办到的。

于是这一日,海瑞正在办公,衙役呈上一状,说是从松江府门墙上揭下的匿名状,王锡爵接过来一看,便变了脸色。

海瑞看他一眼,便低下头继续阅卷,淡淡道:“念……”

“都公……”王锡爵为难道:“还是不念了吧。”

海瑞没理会他,继续阅卷,王锡爵只好轻声念道:“告状人柳下跖,告伯夷叔齐兄弟二人,倚父孤竹君历代声势,发掘许由坟冢,兄弟二人贿求嬖臣比干得免。今于某月日挽出恶兄柳下惠,捉某箍禁孤竹水牢,日夜加炮烙极刑,逼献首阳薇田三百亩,有契无交,崇候虎见证,窃思武王至尊,尚被叩马羞辱,何况区区蝼蚁,激切上告……”

这匿名状极为滑稽,当事人都是商周时的历史人物……告状人是柳下跖,就是盗跖,古代著名大恶人;被告是伯夷、叔齐,历史上著名的大善人,被盗墓的是贤人许由,袒护被告的是贤臣比干,参与迫害原告的帮凶是柳下惠……大意是,柳下跖告伯夷叔齐二兄弟盗掘许由之墓,结果二人行贿了比干得免。然后又让告状人的‘恶兄;柳下惠,把他抓到孤竹国水牢禁锢,日夜用炮烙极性,逼他献出在首阳山的薇田三百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