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当众挑情(第3/4页)

一旁文武大臣纷纷点头称是,杨浩这首诗是昨夜兴奋难眠,苦苦想来的,早已倒背如流,这时还装模作样,略一沉吟,才道:“那么……见笑了。”

他咳嗽一声,吟道:

“我持旌节赴北国,鸟道雄关穹如盖。

想必塞外多豪杰,因见飞沙卷镝来。

冬去春来草青青,马蹄方至上京城,

儿童谈笑张角弓,竟然射雕向长空。”

杨浩吟罢,摸摸鼻子,干笑道:“外臣这首诗……如何?”

“好!好啊!”两旁书读得少的官员率先称好,尤其那不认识字的,喊的比谁都大声,摇头晃脑的,好像比谁都听的明白。他们虽听不出好赖,但是对中原文化有种盲目的崇拜,绝不相信杨浩的自谦,方才那一番致辞之乎者也的听得他们头晕,显然这是个有大学问的,吟的诗能不好?

萧绰展颜笑道:“好诗,的确是好诗。”

她听杨浩这首诗,果然对仗不通,韵脚也不十分的连和,他说自己是武人出身,看来不假。不过其神韵倒是不错,鸟道雄关,苍穹如盖,那是形容塞北地形险绝,易守难攻,赞扬北国多出英雄豪杰,人人都识武艺,却不正面描述,而是用飞沙走石中会不经意地卷来几枝利箭,在上京城外看到小孩子竟然张弓搭箭去射大雕来侧面表现。还有那去冬去春来方至上京,那是赞扬北国地域广阔了。

萧后一赞,懂诗的官儿忙也拍手称赞,不懂诗的官儿洋洋得意,只觉自己实在是眼光独到,更是喝彩声如雷,萧后微微一笑,伸手自腰间解下一柄佩刀,满面春风地道:“此诗朕很是喜欢,冬儿,把朕这柄刀,送与宋国使者作为赏赐。”

那刀是随身小刀,用来切割牛羊肉食的,并非随身武器。萧后这柄刀,金鞘银刀,宝石饰为七星,的确是珍贵之物。冬儿登阶接刀,来到杨浩面前,只望他一眼,便觉心如鼓擂,急忙低下头去。

杨浩伸手接刀,大声道:“谢皇后陛下。”两人手指一碰,杨浩忽地伸出小指在她掌心轻轻一挠,冬儿娇躯一颤,急忙握紧拳头,妙眸似嗔还喜,轻轻瞪他一眼。

这一眼就瞪酥了杨浩的骨头,他又大声道:“谢罗尚官。”声音放轻,又低低跟了一句:“官人这诗,做给你的。”

冬儿芳心乱跳,退回班中站定,心中却想:“这诗明明是赞扬北国风光,片言只语都不曾提及我,怎么是做给我的了?”

她反反复复默诵几遍,忽地恍然大悟,心花怒放中再看杨浩一眼,泪光莹然。

萧后道:“冬儿,代朕亲送宋国使节回馆驿,明日,朕与宫中设宴,款待宋使。退朝!”

“遵旨!”

“谢陛下。”

杨浩与罗冬儿四目相望,脉脉含情,刹那之间,恍若永恒。

……

“杨大人,本官告辞了。”

“罗尚官,既已到了,何妨入内小坐。明日要赴皇后娘娘国宴,杨某还有些礼仪方面的事要就教。”

“这个……”罗冬儿回眸望一眼随行的八名女兵,冷淡地道:“如此,杨大人,请。”

“罗尚官,请。”

进入室内,双方谦让一番,隔桌分主宾就坐,杨浩咳嗽一声道:“尔等退下,本官有事要与罗尚官秘谈。”

穆羽等人躬身退下,罗冬儿“不情不愿”地向自己的侍卫女兵摆摆手,几名女兵也鱼贯而出。

“浩哥哥……”

“冬儿!”

两个人飞快地离开座位,忘形地拥抱到一起。

“浩哥哥,人家以为这一辈子都见不到你了。”

“冬儿,我还以为你已被李家沉了河,天可怜见,让我知道了你的消息。”

“浩哥哥,你怎么这么快就做了宋国的大官?刚听到时,我几乎不敢相信是你。你现在怎么样,一切都好吗?”

“世事难预料,你还不是一样。这次来,我一定要带你回去,对了,罗克敌没有死?小六和铁牛也跟你在一起?大头哪儿去了。”

两个人都有说不完的问题,各自问了一堆,互相看看,忽然紧紧拥抱在一起,心爱的人就在眼前,一切的问题暂且抛诸脑后吧,他(她)就在眼前,这才是最最重要的。

“我的计划,本来是要把你偷回去。想不到罗克敌、小六和铁牛也在,这一来就有些麻烦了,我得重新计划一下。”

“我们这些时日费尽心思打听南下的道路,可是路途实在太远,始终没有把握能安然逃回去。机会只有一次,我们不敢轻举妄动,谁知这时你就来了。浩哥哥,小六和铁牛听说你到了,都欢喜的不得了,可是罗四哥说,越是这种关头,越要沉着冷静,不可露出一点马脚,压着他们不许他们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