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七章 五论(下)
大宋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杨应麒在部分公私文件中开始使用华历,依据推算,定这一年为一六七七年。
擅自更改纪元是极严重的事情,但杨应麒并未立起一个新的年号如汉部元年之类来代替金国的天会,而是以孔子诞生年作为纪年伊始,私下文书全用华历,公文上才以华历与金国纪年同时使用。孔子是东方各国共同承认的圣人,所以连金国的一些御用文人见了也觉得无可厚非,吴乞买没什么文化,而且眼下又正要与汉部妥协,因此便没在这件“无关军国痛痒”的事情上斥责汉部僭越。
而在士人圈中,华元纪年从一推出便大见流行。李阶、李郁等虽然身在北国,但从来都觉得用大金年号是一种耻辱,只是公开使用大宋年号的话又容易为汉部招来不便。这时见杨应麒带了这个头无不欣然。在他们的带动下,华历的使用范围不但迅速覆盖了汉部全境,而且还蔓延到整个辽河流域和高丽、日本,甚至通过登州反过来影响到大宋。
如果杨应麒是自己启用一个汉部的年号,大宋的士人不但会拒绝使用,而且还会对此深恶痛绝。但使用孔子作为纪年旗号却是崇圣之意,所以大宋士人见了不但丝毫不以为芥蒂,反而对汉部产生了更进一步的认同感,以为彼虽僻处辽东,行事用心实存中华。
不过,在这个混乱的时局中,会来关注这些“细枝末节”的人实在不多。不但宗翰宗望根本没把这种事情放在心上,就是李纲也把心思都放在如何督促皇帝宰执备战上。华元一六七七的这个年,许多人都过得忧心忡忡,只有塘沽在欧阳适的影响下显得喜气洋洋。
“四将军要成亲了!”
塘沽内城外城、商界政界对这个消息无不关心,大婚的日子还没定下,不过既然是虎公主主持的,那这个婚礼一定会十分隆重吧。婚礼的地点估计会在津门,但塘沽毕竟是四将军眼下的驻跸,所以各界豪强甚至沧州的士绅都不好意思不表示表示心意。
“虎公主已经约了欧阳当家,向陈家下聘去了。”陈正汇含笑道:“若无意外,婚礼便在下个月十六进行,四将军以为如何?”欧阳适的父母都已经不在了,所以完颜虎和欧阳济便成为欧阳适婆家的代表。
欧阳适听了完颜虎的安排颇为满意,说道:“现在中原事情正紧张,一切从简便是。”
陈正汇道:“虎公主已经发话:再大的事情,也不能误了四将军的婚事。四将军你便放放心心成亲去吧,大宋的事情,七将军早有安排。”
“哦?”欧阳适问道:“什么安排?”
陈正汇道:“这次我们的策略是阴助大宋,借着助宋把我们的人手、财力渗透过去,所以重点会放在登州那边。而在北边,最主要是用各种手段加速东北汉化——只要东北土地上全变成汉人,之后的大事就好办了!至于塘沽这里,只要保住我们在沧州的影响就好。”
“我却不这么看。”欧阳适道:“塘沽西北接燕京,西南控河北,当此混乱,正是大有作为之时,怎么能搁起来呢?”
陈正汇道:“塘沽虽接燕京,但我们眼下不好公然去冒犯宗望;虽控河北,但我们早已对外宣称一兵一卒不入大宋。所以除非事情起了大变,否则我们的策略也只能是暗中渗透,而不是明目张胆打进去。”
欧阳适道:“但只是让一些商人、士人过去,根基未免太薄弱——到时候若地方都被宗望占了,他只要一声令下,就能把我们的人驱逐得一干二净!”
“就算他们把我们的人驱逐干净了,但只要在当地百姓心中留下对汉部的好感,那我们的目的也就算达到了。”陈正汇道:“何况七将军还有另外一路打算。”
欧阳适便问什么打算,陈正汇道:“七将军打算在塘沽增兵。”
欧阳适哦了一声,问道:“辽南要调兵过来么?还是不要的好,这里现在还能守住。辽南那边还是多留些兵马,以防有变。”
陈正汇道:“塘沽要增兵,却不是从辽南调兵。”
欧阳适沉吟道:“老七的意思是……”
“就地征兵!”陈正汇道:“近年来流入塘沽的逃民越来越多,逃到这里来的多是燕赵人氏——燕赵是我华夏强兵悍将的源地之一,逃人里面必有大量的好兵种。”
欧阳适问道:“老七的意思,是在这里面择员训练?恩,这倒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不仅如此!这还能缓解上十二村的一些问题。”陈正汇道:“自二将军走后,他的一些旧部心里颇有怨气,眼下辽口没仗可打,他们的肚子里的怨气无处发泄,长久憋着也不好。七将军和三将军商量过后,打算把这些人调过来,在塘沽开辟一座新的步骑大营,希望在三到五年内训练一支新军出来。这样一来是增强我们在塘沽的军力,二来也给那些不懂事的将领一些盼头,让他们有事可做,免得整天胡思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