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刘伯温(中)(第2/3页)
“好!”禄鲲想了想,点头表示赞同。
“这两天还有其他人来么?你们三个尽量安排好,别因为名气小就怠慢了,让大伙寒了心!”朱重九抬腿迈上自己专用马车,然后朝逯鲲、施耐庵和罗本做了个邀请的手势,继续问道。
“不敢!我等岂能耽误了主公的大事?”三人大声答应着,先后跳上马车。先找了个舒服位置坐下,然后继续大声说道,“名气比较大的,还有一个宋濂没有到。据说是去泉州一带访友了,一时半会儿接不到胡大海的信,所以没法答复。其他,基本上是来一个,就送到吏局考核一个,然后根据其才能和自己的意愿,安排到各局或者地方上任职。即便是才能方面有所欠缺的,也都按照主公当初的安排,或是送进了府学里边就读。或者直接去了军中,先在辅兵迎里接受一段训练,然后再酌情安置!”
“嗯!”朱重九满意地点头。将脊背靠在包着棉花的座椅上,缓缓舒展筋骨。
为了安置数量庞大的灾民,大总管府一直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修茸并改善各地的基础设施。所以从扬州城到军营这一段,路面全都组织人手处理过,虽然还没来得及铺上水泥,但已经用水牛拉着石头碾子压得又宽又平,四轮马车跑在上面,非常轻快。让坐在里边的人丝毫都不感觉颠簸。
“要是全天下的路,都能像扬州这边一样就好了。”尽管就任学政以来,每天都坐着为自己专门配发的四轮马车跑来跑去,施耐庵依旧舒服地伸了下胳膊,大声感慨。“那样,四处游历的人,也不觉得什么苦楚。躺在马车上睡一觉,第二天一睁眼,下一座城市就到了!”
“那得咱们淮扬大总管府早日涤荡天下才行!”逯鹏看了他一眼,踌躇满志,“眼下除了咱们这边,还有谁肯把钱花在修路上?即便蒙元官府,入主中原七十多年,也没修过一次路。大部分官道还是唐朝开元年间的呢,连当初当路基的石头,都被风化得一捏就掉渣子了!”
“唉!”施耐庵闻听,立刻叹息着摇头。在扬州这一个多月来,他每天都能看到很多新鲜事情,跟自己过去在全国各地的所见所闻一比较,心中就充满了感慨。
淮扬是完全不同的地方,虽然大总管府只在这里施政了七八个月,甚至有的地方,仅仅是两三个月。但短短几个月时间,整个地区都脱胎换骨。且不说那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大水车,让人一眼望上去便豪气顿生。就连脚下的道路和路旁的民居,都看着比别处更干净整齐。连同路上的行人和田地中的农夫,都看着个个精神抖擞。
这样的景色,又有哪个真正心怀天下的读书人不愿意看到呢?他们读的是圣贤书,理应怀念的是巍巍大汉,凛凛大唐。怀念的是四夷宾服,万国来朝。怀念的是开元盛世时,“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而不是站在同乡与同族的白骨之上,喝酒嫖妓,风花雪月。
如果哪天朱总管能够一统天下,那必然是另外一个大汉,另外一个盛唐!想到某一天自己能乘坐着舒服的四轮马车,从泰山出发,一路直抵昆仑,他六十多岁的躯体里头,就充满了力气。能治一地者,必能治一国。几个月时间能让扬州天地一新,假以时日,又如何不能让神州脱胎换骨……
正兴奋的想着,耳畔却又传来的自家弟子罗本的声音,“都督,扬州府衙里边,最近根据吏局的考核,罢黜了几个做事不用心的。果然如大伙当初预料的那般,都赖着不肯走,千方百计找人说情,想让臣给他们一个改过的机会。”
“你处理得很对!道不同不相为谋,趁着他们还没弄出什么乱子,大伙好聚好散就是。”朱重九想了想,满脸嘉许。“否则,等他们真的弄出事情来,即便你想帮他们,也与律法不容了!”
难得能抓到自家大总管一次,扬州知府罗本点点头,继续非常认真地汇报,“臣也这么想,所以臣没有答应他们留用。而是给了一笔钱,好言好语打发他们自谋生计去了!”
作为最高级别的地方官员,他跟士绅名流们打交道的机会最多,时间也最长。因此能深刻感觉到后者作为一个整体,对淮扬大总管府的排斥。故而那晚得到朱重九的认可之后,下手极为干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清理了整个扬州路的官场。
“要依照禄某之见,清源你还是太仁厚了。”对于敢主动挑衅的地方士绅,禄鲲比罗本还看不上他们,笑了笑,在旁边低声插言,“要是我,要就直接用船拉了,丢黄河北面去。反正他们心向大元,何不免费送他们一程?!”
“哈哈哈哈!”车厢内,立刻响起一阵会心的笑声。每个人都觉得,禄鲲的办法,也许值得以试。把心向大元的人,都给大元朝送过去,看他们在北边,能做出什么事业来?十有八九连口热乎饭都混不上。反而会被那边当作细作直接抓进牢里,弄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