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九九归一 第六五四章 老鼠会?(第2/3页)
“不是没让你用国税收入偿还吗?”秦雷微笑道:“孤王都是从本金里支付的。”
“那又何必呢?”馆陶苦笑道:“难道我们借钱就为了发利息吗?”
“嗯!就要让人知道。购买我大秦债券是天下最划算地投资。”秦雷竟然点头道:“这样他们才会更踊跃的购买。”说着拍拍馆陶地肩膀道:“放心,我敢打赌,你支付一万两的利息,他们便会再买十万、百万的债券。羊毛是出在羊身上的,我们空手套白狼,一个子儿都没处!”
“您等等,我有些晕。”馆陶双手抱着额头。蹲下寻思道:“我怎么觉着这法子……是饮鸩止渴呢?”若是从前,他说不定就让秦雷糊弄了。但现在的张谏之,已经是执掌钱粮十余年地老手了,直觉便感到了不妥。
“你是不是醉了?”看馆陶晕晕乎乎的样子,秦雷抬脚轻轻提了提他地屁股,一下把他踢爬在地上,突然开窍道:“如果按王爷的法子,用本金偿还利息。这不就成了拆东墙补西墙吗?而且随着债券越来越多,窟窿就会越来越大,早晚有我们还不起的那天!”突然想到更可怕地地方,他又大汗淋漓道:“若是出现大范围地赎回怎么办?我们肯定是还不起的。”
“先生果然高明!”秦雷真心实意地赞道:“你说地都不错,孤借钱不是为了还债的,而是用来花的。”说着话锋一转道:“当今我大秦连年丰收增收,从太仓到百姓的米缸中,都堆得满满当当。若不是大量向齐楚两国出口,肯定要陈陈相因,腐烂发霉的……先生大才,当知道按常理讲,我大秦既为出口国,国内米价当比齐楚两国便宜不少才是。”
“可事实上。我大秦现在八钱银子一石米,而齐国却也是八钱一石,楚国更是只有七钱一石。原因显而易见。”馆陶就势盘腿坐在地上,咬着指头道:“我大秦之所以没有出现米贱伤农的悲剧,是因为全国各地的市易司,坚持用高价敞开收购百姓手里的粮食,这才让粮价没有大幅下滑。”
此事地运行原理便是,由市易司以稳定的价格,向百姓收购余粮。再由王府的商贸司向国外出口这些粮食,以收回本钱。用于下一年的收购。
“这样做的代价是多少?”秦雷微笑问道。
“每年的花费大概在五千万两左右。”馆陶轻声道:“好在王爷能将陈粮大量向齐楚两国出口,否则每年地亏损绝不止现在这二三百万两的样子。”市易司归户部管。在秦雷从债券收入中,拨付五千万两白银的启动经费后,为了维持正常运转,户部每年都要补充进几百万两银子去。
好在与稳定物价的益处相比,这点付出还是值得的。
……
“知道我为什么要这么干吗?”秦雷语出惊人道:“稳定国内物价只是一方面,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方面。”
“王爷考我,”馆陶呵呵笑道:“您是无利不早起,当然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了。”执掌财权十多年后,他早已经不以言利为耻了:“您的丝绸之路需要大量的货物,什么麝香、鹿茸、羊皮,以及各种动物皮毛,用来换取西方的金银财宝。我们地军队也需要大量地油盐糖茶,牛皮生铁,如果国内生产这些东西,势必会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耽误我们地建设。”
“王爷在齐楚两国以高价收购这些物品,再长期稳定的输出廉价粮食,打消他们的顾虑,便使两国变成了我国的物资供应国,帮着我们挣钱,帮着我们强大起来!”馆陶越说越兴奋,拍拍屁股站起来道:“事实证明,您这法子完全行得通,丝绸之路带来了滚滚财源,我们大秦百姓也解放出来,专心生产粮食、锻造兵器、饲养战马,这才在仅仅七年之后,便为再一次的大战做好了准备!”
秦雷却丝毫没有被他感染,紧紧盯着馆陶的眼睛,似笑非笑道:“好吧!我要跟你说实话,在实际操作中,理论其实是靠不住的……比如说孤从两国高价收购物资,再通过丝绸之路转卖给西方各国这事儿,”馆陶瞠目结舌地望着秦雷,听他一字一句道:“其实是巨亏的。”
“什么?”馆陶惊叫一声,把远处探头探脑的宾客吓得赶紧缩回去。他紧紧抓住秦雷的手臂,低声质问道:“赔进去多少债券所得?”
“你应该问还剩多少?”秦雷掰开馆陶的手,微笑道:“还剩个八九千万两吧……”
馆陶闻言两眼一黑,便昏了过去。
秦雷赶紧把可怜的新郎倌扶住,一阵猛掐人中,才把他重新唤醒过来。
“四亿七千万两啊!”馆陶两眼无神道:“您就是当石子儿扔,也不至于这么快就扔完吧?”
“不信我给你算算账,”秦雷面不改色道:“七年下来,孤王的收购前后用去五亿两白银,而丝绸之路的收入却只有三亿两不到,已经累计亏损将近两亿两白银了。再加上给你成立市易司的钱,还有补贴部队的两千万两,历年偿还的利息一亿一千万两,正好还剩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