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1章.长河落日 第49节(第5/7页)

“但儒学向那个方向发展,如何确保儒家伦理的重新构建符合朝廷的利益,符合大汉的利益,符合百姓的利益?”

李玮伸手从案几上拿出一卷竹简,缓缓打开,霍然是赵岐大师的《孟子章句》。

赵戬和马丰恍然大悟。李玮绕了一个大大的圈子,说到底还是为了改制。

本朝研治《孟子》的大儒,前有杨雄著有《孟子注》,后有程曾著有《孟子章句》,赵岐著有《孟子章句》,郑玄著有《孟子注》,刘熙著有《孟子注》,还有一个就是卢植大师的弟子高诱著写的《孟子章句》,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赵岐大师的《孟子章句》。

赵岐老大人的《孟子章句》是自《孟子》成书以来,本朝儒士第一次对《孟子》系统的整理和义理的串释。在赵岐老大人看来,孟子是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传承者,是孔子之后最伟大的儒学代表。他不仅全面继承了孔子的学术思想,而且有许多创造性的发展,是儒学通统中应时而生的一个关键性人物。

孟子最重要的学术思想当然不是王充大师在《刺孟》中所批评的那些宿命观点,而是《孟子》的“人本”或“民本”观念。

赵岐老大人在注解《孟子 梁惠王》中着重提到了孟子的几个“人本”理念。

“治国之道明,当以仁义为名,然后上下和亲,君臣集穆,天经地义不易之道,故以建篇方始也。”

“圣王之德,与民同乐,思及鸟兽,则忻戴其上,大平化兴。无道之君,众怒神怒,则国灭祖绝,不得保守其所乐也。”

“王化之本在于使民,养生丧死之用备足,然后导之以礼义,贸已裕穷,则斯民集矣。”

“王者为政之道,生民为首,以政伤民,民乐其亡,以挺服强,仁与不仁也。”

赵岐老大人对这些治国观念的重视,无疑是基于自己对大汉陷入重重危机的深切感受,是想借助《孟子》的治国理念,唤醒儒士们对早期儒家“人本”思想的关注,复兴这种有利于社稷和百姓的治国理念。

综观《孟子》的核心理念,无疑就是“民贵君轻”,提倡“王道”,主张“仁政”。而这正是当前的大汉所迫切需要的。

本朝国策一直建立于儒家的经理道德之上,李玮此刻提出纯儒学,重建儒家伦理,很显然就是为了推行新政,完成改制,确保大汉中兴的成功和社稷的长治久安,而重建儒家伦理的方向无疑就是《孟子》的“民本”理念。

李玮伸手拍了拍案几上的《孟子章句》,郑重说道:“我需要你们的帮助,以确保儒家伦理的构建方向符合大汉的利益。”

大司马徐荣和太尉张燕一前一后走进了丞相府。

“大将军到了河西吗?”李玮把两人请进书房,笑着问道。

张燕抬头看了看他。“你身体好些了?”

“太累就歇几天。”徐荣关心地说道,“你一旦躺倒,朝廷基本上就瘫痪了。改制的事不要急,慢慢来,总会有办法的。”

李玮感激地笑笑,摇摇手,“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我这么大一堆,难道还撑不下去?”

“陛下和大将军已经到了武威,马上就要到亦不剌山了。”张燕说道,“大将军回信说,北疆平叛的事可以拖到七月,就是大漠雨季结束之后。这段时间,他先让阎柔将军带着军队赶到河套一带会合大单于刘豹、右贤王刘冥,然后陈兵于云中,威胁扶罗韩。”

“陛下呢?他是和阎柔将军一起到云中吗?”李玮问道。

“大将军说,他打算带着陛下到张掖、酒泉一带转转,让他看看玉门关、阳关,让他知道西域在哪。”徐荣笑道,“看样子,将来大将军有意让陛下亲自率军收复西域,打到葱岭了。”

“没钱打什么?”李玮没好气地说道,“他和陛下游山玩水,把我们丢在京城受罪,哪有半点兄弟之情?”

徐荣和张燕失声而笑。

贾逵和温恢抱着书简走了进来,分别递给了徐荣和张燕。这文卷是刚刚草拟的,墨迹尚未干透。两人看完之后,都有点疑惑。

“仲渊,太学闹起来了,无益于改制之策的商讨和制定。”徐荣说道,“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根本问题是利益,是利益分配。”张燕把竹简放到案几上,“经学上的争论,儒家伦理的重建,并不能让他们从中受益。”

“对,两位大人说得对。”李玮笑道,“但经学各派为了从这场争论中受益,肯定要做出策略上的调整,尽可能让自己的治国理念迅速融入到国策中去,并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