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1章.长河落日 第36节
太傅杨彪和大司马徐荣匆匆赶到麒麟殿。
太尉张燕和光禄勋赵云都强烈要求增援武都战场,但太傅杨彪、丞相李玮和御史大夫荀攸非常慎重,没有立刻表示赞同。如今朝廷财赋极为紧张,如果增兵武都战场,势必会影响远征河湟大军的粮草供应。
“颜良将军虽然败于河池、仙人关一线,但由于他的攻击,迫使刘备不得不放弃了陇西,回撤到武都郡,从而给远征大军击败羌人,收复河湟疆土创造了有利条件。”太傅杨彪说道,“南下大军的攻击目标实现了一半,另外一半目标是抢在刘备撤军之前攻占河池、仙人关一线,以便围歼刘备。但这个目标实现的难度太大,当时朝廷给颜良将军的命令中也没有强行规定一定要完成。因此我认为现在没有必要支援武都战场,只要让颜良将军后撤到凤亭、两当亭一线,保持对叛军的威胁,把刘备的大军拖在武都就行了。等到陛下和大将军击败了羌人,收复了金城和陇西两郡,而北疆形势又得到了控制后,朝廷再派军南下攻击也为时不晚。”
李玮和荀攸也有同样的看法。此刻就算攻占了武都,也无法全歼刘备了。刘备的军队可以坚守汉中,也可以退回巴蜀,无论大军怎么打,今年想拿下汉中的可能已经微乎其微。与其在武都打一场毫无意义的胜仗,还不如倾尽全力支持远征军收复河湟一带的广袤疆域。
“如果能拿下汉中呢?”张燕坚持要支援武都战场,坚持攻打汉中。他的理由是,只要大军在武都击败了刘备,汉中的杨松就会乘机封锁阳平关,阻止刘备大军撤进汉中,并归顺朝廷。而韦端、杨阜等武都官吏已经秘密派人赶到汉阳和皇甫郦取得了联系,他们将在适当时机献城投降。现在正是大军攻占武都和汉中的最佳时机,错过了这个机会,汉中的杨松、武都的韦端、杨阜等人都有可能事泄被杀。
“我们不能因为一场败仗就放弃武都战场,放弃攻占武都和汉中的计策。”赵云劝道,“攻占武都和汉中关系到朝廷的平叛大计,关系到以拢制蜀之策,宜早不宜迟。时间拖得越久,陇南一带的战局对我们就越不利。”
大司马徐荣也倾向于支援武都战场,但他不得不正视朝廷财赋所面临的窘境,他必须考虑全局。目前除了西疆战场外,还有北疆日益严重的危机,如果北疆形势失控,大军明年征伐北疆,那么“以拢制蜀”之策可能无限期推迟,这对朝廷整体平叛策略的推进极为不利。
“先集结兵力。”徐荣建议道,“征调两万南军和征虏将军王当、骁骑将军寥磊的四营人马到陈仓集结。子龙(赵云)为大军统帅,栖之(杨凤)为副。如果大将军能在十月之前重创羌人,收复河湟,子龙就率四万大军即刻南下,占据武都和汉中,实现以拢制蜀之策。”
徐荣这个提议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赞同。当天晚上,徐荣飞奔栎阳禀奏长公主。
****
大汉元平二年(公元204年)九月。
九月,西疆,河湟战场。
大小榆谷(今贵德黄河南部)位于湟中西部,此处北阻大河,地形险固,又因为土地肥美,饶于田畜,更兼西海鱼盐之利,所以向来是羌族各部的必争之地。
两百多年前,这里是先零羌的居住地,后来势力庞大的烧当羌在其首领滇良的统率下,赶走了先零羌人,夺取了大小榆谷。滇良死后,其子滇吾,其孙迷吾、号吾等人屡屡寇边,成为大汉祸患。孝明皇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秋,中郎将窦固、捕虏将军马武等人率军击败了滇吾。次年,滇吾投降,愿意为大汉戍守疆土。护羌校尉窦林随即上奏,朝廷封其为“归义侯”,加号“汉大都尉”,并在大小榆谷的北部筑了一座归义城。
现在,大汉天子和大将军李弘就站在归义城的城楼上,望着一队队的将士飞速越过河桥,进入羌人的领地。
“太美了……”天子望着湛蓝的天空,望着如诗如画的山峦和树林,心驰神往,“这里太美了……羌人有这么美丽的家园,为什么还要入侵大汉,屡屡寇边?”
“因为大汉的疆土更辽阔,草场更肥沃,还有数不尽的牛羊和财宝。”傅干站在他的身边,笑着说道,“羌人贪婪成性,不会满足这片小小的谷地。”
天子遗憾地摇摇头,沉醉在迷人的风景里。
李秀挽着大将军的手,指着远处冲天而起的数股狼烟,小声问道:“爹,羌人在集结吗?”
“他们已没有退路了。要想保住家园和亲人的性命,只有和我们决一死战。”李弘的声音里隐约传出一股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