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0章.问鼎中原 第74节(第3/3页)

李弘眼露惊色,但马上恢复了平静,“你不同意我西进平羌?”

“我当然同意,大将军西进平羌,是解决朝堂危机的唯一办法,而大将军显然早就看到了这一点。”贾诩言不由衷地说了一句奉承话。

“从冀州大战开始,我们连续打了五年仗,中原大战、关中大战、洛阳外围大战,还有现在的洛阳大战。五年内我们动用了几十万大军,甚至两次从塞外征调胡族铁骑。五年内我们征调了千万人次的民夫。五年内朝堂上连续进行了三次官制修改。”

“河北已经不堪重负,摇摇欲坠了。无论是北疆将士,河北百姓,还是朝廷,都在这五年里承担了难以想象的重负,河北急需停下战事休养生息,否则极有可能随着一场败仗而分崩离析。但河北现在停不下来,因为洛阳没有打下来,中原没有占据,河北还没有奠定平定天下的基石。”

“河北的危机被一场又一场的胜利掩盖了,百姓也罢,将士们也罢,长公主和很多朝中大臣也罢,都被眼前的胜利蒙蔽了双眼,但有一个人很清醒。”

李弘看了一眼贾诩,嘴角掀起一丝笑意,“你是说仲渊?”

“对。李玮大人为了北疆的崛起,为了朝廷新政的制定和实施,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但李玮大人在中兴大业这驾飞驰的马车上只是车轮,他无法掌控车轮前进的方向。”贾诩说道,“而大将军却是拖动中兴大业这驾马车的骏马,中兴大业的方向一直在你手中牢牢控制着。然而,现在这驾马车明显失控了,李玮大人不得不想办法让这驾失控的马车停下来。”

“拖动这驾马车的是八匹骏马。”李弘摇手笑道,“我一个人控制不了方向。”

贾诩脸色微变,“大将军,难道你不想缓解朝堂上的危机吗?”

“朝堂上什么时候都有危机。”李弘负手而行,不紧不慢地说道,“河北的种种危机虽然最后都要集中到朝堂,在朝堂上爆发,但目前还没有到爆发的时候,我依旧有足够的时间挽救局面。”

贾诩更加吃惊,脚步不由缓了一缓。李弘信步而行,矫健的背影在夕阳映射下,显得自信而威猛。

贾诩轻轻叹了一口气,急行一步,再度劝道:“大将军,当年董卓大人对孝献皇帝非常好,对朝中的大臣也极为迁就,他也想挽救大汉,但孝献皇帝并不能因此拯救董卓大人,朝中的大臣也不能因此放弃诛杀董卓大人。”

李弘停下脚步,抬头望着绚丽的晚霞。

良久,他忽然轻轻说道:“记得伯翰(余鹏)北上辽东之前,曾和我吵过一次,他说我太急了,太急于平定天下了。你也是这个意思吗?”

“河北需要休养生息,一千多万百姓需要吃饭穿衣,李玮大人也是迫不得已啊。”贾诩躬身说道。

李弘冷笑,“他还有更深的意思,你知道吗?”

“大将军……”贾诩苦笑,深施一礼,“大将军,必须承认,他也是为了中兴大业,否则他何必让朝堂陷入危机?”

“我不能容忍。”

“如果大将军不能理解李玮大人的苦衷,大军根本不可能西进凉州平羌。长公主和朝廷不会同意大将军的策略,大军也休想得到粮草辎重。”

李弘眼露杀机。

“大将军,是你让北疆人控制决策权,但你现在为什么出尔反尔,要自己控制决策权?”贾诩略显激动地说道,“北疆人的分裂,是你一手造成的;朝堂上的危机,也是你一手造成的;将来长公主如果拒绝还政于天子,其原因也是你造成的。”

李弘愣了一下。

“北疆人控制决策权,并不是大将军一个人控制决策权,这两者是不一样的。”贾诩继续说道,“大将军,请你再仔细想想,北疆势力如果分裂,中兴大业必定完蛋。”

李弘怒视贾诩。

“大将军,你想扶持天子,这我理解。但你如果在天子主政之前,把天下都平定了,把仗都打完了,那天子怎么办?他的功勋在哪?他如何统帅大汉军队?大将军功高盖世,天子一个懦弱小孩,你让长公主怎敢把权柄交给天子?”

李弘霍然想到什么,心中一窒,半天没有喘过气。他突然明白了朝堂危机的关键所在。

“我懂了。”李弘伸手拍了拍贾诩,感激地说道,“打洛阳前,我回朝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