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9章.逐鹿中原 第37节(第3/5页)

众人说笑了一会儿。颜良突然说道:“燕城距离白马有一百六十里,辛评如果要支援,最快也要到后天才能到白马,你们看……”颜良举起马鞭,在马鞭的中间点了点,“我们是不是先打辛评?”

“围住白马,攻击辛评的援军。”张郃精神一振,“击败了辛评,我们可以直杀延津、酸枣,以最快的时间完成对河南的攻击。子善,这个办法好,先打援军。”

“打败了辛评的援军,高干就失去了支援,我看他能坚守多长时间。”文丑也兴奋地挥手说道,“他粮食再多,也有吃完的一天。吃完了粮食,高干还能吃什么?吃人吗?高干养尊处优,叫他吃人,他恐怕咽不下去。”

众将哄然大笑。

“大人,下令吧,我们连夜向南前进。”王当激动地说道,“我们在河南战场上被叛军重重包围,四处受击,伤亡甚多,这一仗一定要把先前的损失补回来。”

“好,连夜出发。”颜良用力一挥手,“正清,你一路攻击而来,将士们很疲惫,你就留下包围白马城。”

“其余各部,随我南下平阳,围杀叛军。”

****

四月下,兖州东郡,中牟。

河南战场在北疆军撤退之后,立即安静下来。各部大军随即南下中牟集结,准备出击兖州战场。

田丰到达中牟后,袁熙和十几位统军将领出城相迎。

袁熙英俊儒雅,文采出众,琴棋书画都很精通,再加上出身显赫的门第,使得他在洛阳和颖、汝一带颇负盛名。袁绍认为袁熙太过轻浮,华而不实,特意把他赶出洛阳,让他到南阳历练。袁熙在主掌南阳的几年时间里,礼贤下士,招揽了不少人才,把南阳治理得很好。袁熙本人喜好经文,擅长辩论,经常往来于南阳和襄阳两地的学堂,和两地的名士诸生们研讨经文,清谈时政。他的这种做法极大地改善了袁绍和刘表之间的关系,深为袁绍所喜。尤其让袁绍高兴的是,袁熙性情淡泊,对继承一事充耳不闻。虽然袁谭一再以兄弟之情拉拢袁熙,但都被袁熙婉言拒绝了。

袁熙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这次袁绍坐镇许昌,把前线指挥的大权交给了袁熙。此仗不管胜负如何,袁熙在袁阀中的地位都将一跃而起,凌驾于袁谭之上。袁绍不但因此得到袁熙的信任和忠诚,也将在袁熙的帮助下,顺利解决继承人问题。

洛阳诸将敏锐地看到了其中的奥妙,对待袁熙的态度忽然间毕恭毕敬,更有甚者已经开始悄悄携带重礼“拜访”袁熙加深感情了。

田丰过去一直都是袁绍的亲信,参予和帮助袁绍建立了霸业,在洛阳的地位很高。此刻袁绍把田丰从监狱里放出来,让他辅佐袁熙指挥全局,其用意袁熙当然知道。凭袁熙的才能和威信根本无法指挥这场大战,但田丰可以。只要有田丰在前线,袁熙这个统帅不但平安无事,还能建功立业。

袁熙执弟子之礼,把田丰迎进了中牟城。

田丰在监狱待了一段时间,气色明显很差,再加上日夜兼程而来,疲惫不堪。袁熙打算让田丰休息一天再行议事,但田丰拒绝了,“中原大战正进入关键时刻,时间就是一切,万万不可延误。”

袁熙、蒋奇、文聘、韩珩、马延等人分别把过去一个多月里发生在河南战场上的诸多战斗详加说明。

司马梁岐又把兖州战场上的形势做了一番解释。

“目前,朝廷要求我们急速东进,沿着浚仪、小黄急速前进,赶到东昏和外黄城之间的贡江聚。”梁岐手指地图,“这样大军既能北上,于东昏、济阳一线接应曹操、刘备后撤,又能南下外黄、考城一线,挡住北疆军从薄城、己氏城一带发起的进攻,护守陈留。”

“这个计策放弃,立即放弃。”

梁岐的话音刚刚落下,田丰就站了起来,挥手急声说道:“立即书告许昌,我们北上赶到封丘、燕城一线,北上可支援白马,南下可攻击东昏、济阳,以策应曹操、刘备的后撤。”

袁熙和诸将目瞪口呆。

“为什么?”袁熙失声问道,“为什么要支援白马?”

“颜良为什么要撤出河南战场?”田丰走到地图前说道,“当初颜良杀进河南的目的是为了拖住我们的主力,以帮助北疆军主力夺取定陶和昌邑。现在他们这个目的并没有完全达到,如今曹仁还在坚守定陶,曹操和刘备的数万大军还在济水河北岸救援定陶,而颜良在河南战场上还能坚持一段时间。试问颜良有什么理由仓促撤出河南?”

“很简单,北疆军是为了开辟新战场,以便集中兵力围歼曹操、刘备的大军,从而帮助北疆军主力迅速推进到陈留一线,抢在我们建立第二道防线之前突破封丘、陈留,直杀河南,彻底占据兖州,在最短的时间内和我们形成决战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