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8章.箭在弦上 第2节(第3/4页)

李弘望着他,轻轻地叹了口气。胜仗打多了,官做大了,心气高了,脾气大了,脑袋也糊涂了。李弘真想把他换下来,但这时他又开不了口,担心伤了颜良。

“大将军。下官愿意随颜良大人一起攻打河内。”田畴马上站起来。他和刘冥等人商量完稳定大漠的事后,便返回了大帐。

李弘心中顿时大定。

“仲达,你和子泰(田畴)一起留下。”李弘笑着望向司马懿,“河内是你老家。你应该能帮上忙。”

司马懿惊喜地站起来,“下官遵命,不过……”

“有话就说。”李弘笑道。

“下官想带兵上战场。”司马懿躬身恳求道,“请大将军成全。”

李弘诧异地看看司马懿腰间的长剑,“好,不错。子善。你看……”

颜良紧绷着一张脸,冷声说道:“请张辽大人安排吧。”他对出身门阀的子弟一向抱有成见。怎么看都不舒服,根本不愿放在身边。

第二天,李弘、张燕、吕布等人送走了各路诸将。赵云、姜舞、刘冥、李溯等人各率铁骑返回塞外。文丑、高览、高顺等人各返营地。颜良、田畴、张辽、司马懿四人赶到南军大营,和南军各级军官见面,准备率部奔赴河内战场。

李弘在行辕召见了张扬、董昭、萧恩和赵虎。

早在张扬刚刚投奔河北时,李弘就和他们见了一面,并把他们安置在邯郸,同时奏报了朝廷。朝廷曾有回书,请四人去晋阳觐见天子,但当时朝廷的态度很含糊,好象还有依律治罪的意思。李弘随即以冀州战局紧张为借口,把四人留了下来。

这次李弘准备带他们一起回晋阳,临行前,李弘想问问四人各自的打算。

张扬曾是董卓的部下,后来在河内被袁绍困住,投降了袁绍,算是袁绍的亲信。此次攻打冀州,他是其中一路叛军统帅。虽然因为内讧逃到了冀州,但他有过无功。朝廷可以赦免他的罪责,却不会把他继续留在朝堂上。

张扬此刻心灰意冷,除了一再感激大将军的收留之恩外,其它什么话也没有。

“稚叔,你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公仁(董昭)他们着想。”吕布看到张扬沮丧的样子,十分生气,“大将军今天找你来,就是想帮你,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嘛。”

张扬叹了一口气,“公仁兄的弟弟如今就在朝廷,他在晋阳还有很多朋友,应该不会受到我的连累。”张扬指指萧恩和赵虎,“只求大将军能善待我这两位兄弟,至于我自己,该杀就杀,该坐牢就坐牢吧。”

李弘笑笑,“稚叔,当年你也参加了雁门关大战,凭此功劳,朝廷还不至于把你杀了。另外,这次你提供的消息让我们知道了叛军很多具体的东西甚至包括他们的攻击线路,这给了我们很大帮助,算起来功劳也不小。”

张扬闻言又惊又喜地看着李弘,神态很激动。董昭、萧恩、赵虎连声感谢李弘。

“其实,陛下和朝廷如果不再追究张大人罪责,并予以重用,对其它各地的叛逆也是个震动。”董昭高兴地说道,“如果陛下能因此修改刑律,约法省刑,必将有助于朝廷尽快平定天下。”

李弘若有所思地看着董昭,脸上泛起一丝苦笑,“要想修改大汉刑律,不是陛下一句话就能解决的。”

“朝廷不是在推行新政吗?”董昭说道,“官制、兵制、田制都能修改,为什么刑律不能修改?当年高祖进关,废除酷刑,仅约法三章,不也一样打下了天下?本朝刑律多有严酷之处,如果能秉承约法省刑之道,减轻刑罚,肯定有助于大汉的中兴。”

“修改刑律,首先要触及春秋决狱。”李弘摇摇头。“去年晋阳就曾为修改刑律的事争论过一次,这其中牵扯太大,需要从长计议,一道圣旨解决不了。”

本朝儒学流派甚多。而各派大儒的法思想差距甚大,由这些大儒名士修定刑律,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现在就是在如何判刑一事上,长公主和诸多大臣都有很大分歧,更不要说修订刑律了。

李弘不想在这件事上多谈,他马上转移话题。征询张扬是否愿意去边郡出任太守一职。目前张扬的确不合适待在晋阳。但正如董昭所说,张扬的处置牵涉到其它叛逆对河北的态度,所以自己无论如何都要说服长公主和朝中的公卿大臣,尽可能妥善安置张扬。

****

魏延第一次看到李弘,觉得这位名震天下的大将军比自己想象中的大将军更加威猛,那股扑面而来的凛列气势让他窒息。

魏延大礼参拜前,脑海中一片空白,心里只有一句话,这就是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