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卷【立马横枪篇】第12章.日蚀苍黄 第20节
卢植眼窝深陷,人显得非常憔悴,冻得发红的脸上忧色重重。
袁绍迎于怀城十里之外,大家互相寒暄一番,随即回到城里。袁绍要请卢植上座,卢植躬身说道,大人现在是车骑将军,主掌国事,位尊权重,理应上座,尊卑之序不能乱。袁绍谦虚一番,勉强坐下。袁绍落座后,卢植这才恭敬地坐到袁绍左侧。
许攸把目前的形势说了一遍,尤其对玉石、杨凤和颜良三位将军的动向非常关注。许攸说,按照我们的估计,这三人至少有一个人要率军渡河南下,以便和驻守荥阳的徐荣形成犄角之势。这样一来,在西北方向和正西方向阻击我们的就是董卓和李弘的联军。西北方向是李肃、张扬和北疆的一个将军,正西方向是徐荣、胡轸,而西南和南面两个方向是董卓的手下李蒙和吕布。
“各州郡大军是否已经集结完毕?”卢植问道。
“还没有。”许攸摇头道,“西面是我们的主攻方向,已经集结了三万多人,目前只剩下青州刺史焦和和济北相鲍信还没到。曹操已经答应出兵了,他很快就要赶到酸枣。陈国相许玚、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太守张咨至今没有出兵的意思。其他州郡虽然接到了檄文,有的甚至口头答应了,但都在迟疑观望中,暂时还指望不上。”
卢植神情焦虑地对袁绍说道:“大人,要早一点会盟,以便聚集力量。现在各州郡兵力这样分散,无法对董卓形成巨大威胁。”
“会盟的事我已经拜托孟卓(张邈)在办了。”袁绍说道,“只待大军集结完毕,立即歃血为盟。”
袁绍随即说到了自己担心的几件事。
袁绍承制天下,以车骑将军领兵马讨董,袁阀随即成了大汉叛逆。袁隗袁基和洛阳的袁阀亲族自然要被抓起来处斩,这也是大家预料中的事。袁隗为讨董所做出的牺牲天下士人有目共睹。没有人因为这件事唾骂袁绍,在大义面前,个人家族的牺牲是避免不了的,袁阀将会因为自己的牺牲而搏得万世美名,受到世人的敬仰和崇拜。袁绍强忍泪水,把撕心裂肺的痛苦埋在心里,自己拿刀杀死了自己的亲人,这的确是件非常残忍非常痛苦的事。
牺牲必须要有价值。
袁隗的目的是要以这份“承制诏书”来确定袁阀在讨董中的中坚地位和将来在朝廷上的主宰地位,同样也是这份承制诏书,把追随袁阀的士人统统逼到了当今天子的对立面,让他们彻底失去了退路,唯有一条道走到头。讨董联盟的强大凝覆力和破釜沉舟的决心,对急需帮助和赈济的北疆来说,是个致命的威胁。董卓已经山穷水尽自身难保了,北疆的存在不是决定于董卓和当今天子的支持,而是决定于讨董联盟,决定于有雄厚实力的各地州郡的支持。袁隗认为李弘最后肯定要倒向讨董联盟一方,他根本没有第二个选择。现在就算李弘要南下平叛,他的军队要吃要喝要军饷,他怎么解决?李弘联合袁绍打董卓之后,当今天子对他来说就是个潜在的隐忧。此时袁绍如果提出重立新帝,李弘恐怕不答应也得答应了。袁绍有了李弘的支持,不但可以重立新帝,更有了伺机主政的机会。
董卓没有立即杀袁隗,说明他很清醒,他也看到了其中的厉害,他也许还不想立即和讨董联盟走到彻底决裂的地步。留下袁隗,大家还有坐下来谈谈的机会。
袁绍想救袁隗和自己的亲人,所以他不愿意率先攻击,也不愿意其他军队立即对洛阳展开攻击。酸枣会盟的事他其实并不着急,他最着急是如何掌控局势,用什么办法可以联合李弘。
李弘现在不但派兵南下,而且还把崔均、王瀚和杨奇三位大人抓了起来,他这种做法明显就是和董卓联手。北疆有九个将军,他先后派了六位将军南下,等于把北疆一半多的兵力送到了长城以南。徐荣、玉石、杨凤和颜良现在在京畿,从正面威胁讨董大军,张燕和麴义一个在常山,一个在壶关,从侧翼威胁讨董大军。北疆大军的这种攻击态势已经严重动摇了讨董大军的信心。陈国相许玚、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太张咨本来对出兵一事就比较犹豫,现在看到北疆大军铺天盖地的一泻而下,更不敢轻举妄动了。
如何尽快知道李弘对起兵讨董的态度?如何尽快把李弘拉到自己一边,联手对付董卓?
弘农王被董卓杀了,这个事情在袁绍公开弘农王的“承制诏书”后,大家都已经预料到了。从当今天子和朝廷这个角度来说,弘农王这份“诏书”已经坐实了篡叛之名,不死就是奇迹了。袁隗和袁绍一帮人的想法是想重新拥立一个藩王为新帝,这样士人大权独揽,可以毫无阻碍地修订和执行国策,迅速稳定社稷。但袁绍现在不敢公开自己的想法。一来将来的朝廷名义上是士人独掌权柄,其实就是袁阀主政,这会引起士人之间的内讧,有可能失去洛阳士人和各地州郡士人的支持。自己如今实力不济,根基未稳,因为州郡起兵讨董而造成的危局尚未解决,此时宣布这个想法,无疑是自取灭亡。袁绍既然不敢说,随即引发了第二个问题,讨董的终极目标没有了。大家讨董之后,如果还继续效忠于当今天子,那今天这讨董有什么意义?自己不就是祸国奸佞了吗?当今天子怎么会放过这帮举兵讨董,扬言要废黜自己的州郡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