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兵车行 第一章 笳鼓 (七 上)(第2/2页)
战团越聚越大,很多失去了主心骨的溃兵,也蜂拥过来,与大队人马挤在一起,共同抵抗唐军的冲击。他们如同洪流中的蚂蚁般,抱成紧紧的一团。用外围少数人的牺牲,来换取大部分人的生存。
这个战术非常残酷,却行之有效。渐渐的,唐军的压力便不再像先前一般沉重了。大食军退后的脚步也渐渐放缓,甚至出现了原地停滞的现象。
“冲过去,把他们驱散!”王洵及时地发现了战场中的变化,迅速做出决定。他不喜欢袖手旁观,干脆自己策动了坐骑。宇文至无奈地耸了耸肩,举着角弓迅速跟上。宋武像万俟玉薤等人挥了挥手,也纵马追到了王洵身侧。
见到此景,沙千里果断地发出命令,借助号角声让附近的弟兄们向王洵靠拢,在其身后临时组成一条攻击阵列。几个领军冲杀在第一线的将领,如黄万山、方子陵和魏风等人,也默契地放缓了进攻速度,蓄势以待。
威风了这么久,他们不光要调整自己和麾下弟兄的体力,也要顾全大局,把首功让给都督大人。虽然都督大人过后未必肯领这份人情,可大伙不能没有这份心思和眼力架儿。
战场上突然发生的变化,让急于扭转局面的艾凯拉木长出了一口气。但是,很快他的声音就又变了调,“稳住,稳住,向我靠拢,向中军靠拢。吹角,赶紧吹角啊!”
“向中军靠拢,向中军靠拢!”聚集在艾凯拉木附近的将士们,也发现了势头的不对。拼命地将号令喊出来,以期被战场上每一名六神无主的自己人都能听见。大伙谁都明白,今天的战斗,失败好像已经是必然的结局。但有秩序的撤离战场和争相逃命,却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前者可以让东征军实力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存。后者却连自己的性命都未必保得住。
惊惶的叫喊声,同时提醒了敌我双方。很多慌不泽择路的大食士卒,顺着喊声一头扎向了人堆儿。周围正在大过砍杀瘾的部族武士们,也呐喊着,从各个方向蜂拥而来。
他们可不是唐军,不必听沙千里的调遣。有这么大一堆软柿子可以捏,岂肯平白放过。汇聚在艾凯拉木周围的人团,在外力的冲击下,骤然向内缩了缩,然后骤然又向外扩展。穿着不同衣衫,举着不同兵器,说着不同语言的士卒,搅在一起,血肉横飞,黄烟翻滚。
已经冲到目标近前的王洵立刻被盟友绊住了脚步。不顾一切继续向前攻击,必然会有“自己人”,死于他的马蹄之下。而转身推开的话,又会让缩在战团深处的敌军,得到喘息时间。一旦让艾凯拉木恢复了清醒,重新整顿队伍,联军势必将付出更大的牺牲。
正犹豫间,宇文至已经替他做出了决定。只见此人将手一搭,便是三支羽箭扣在了右手掌心中央。随后快速拉动弓弦,只听“嘣,嘣,嘣”连声脆响,三支羽箭头尾相继,呼啸着向敌阵正中央飞去。
“保护大帅!”敌军当中,有人扯开嗓子示警。随即,艾凯拉木身体一歪,便被侍卫推下了坐骑。忠心的侍卫自己却躲闪不及,被三支羽箭陆续射中脖颈,肩膀和左胸,哼都没哼,仰面落马。
“不想死的,距离艾凯拉木远点儿!”宇文至又是一声断喝,拉动弓弦,射落敌军的帅旗。他的呼喊用的是唐言,敌军当中,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听得懂。但羽箭的威力,远远超过了言语。
随着帅旗的掉落,艾凯拉木身边的人群,立刻如冷水淋上了热油般,飞溅着四散奔逃。原本挤压一起,硕大的人团,从内向外,迅速解体。
“杀!活捉艾凯拉木!”到了此刻,王洵已经无需犹豫。策马,提臂,将长槊端平,伸直,借着战马的速度冲向敌阵正中央。同一时间,宋武和万俟玉薤等人举起横刀,在王洵左右两侧,各自形成一个由刀锋组成的羽翼,所过之处,断臂残肢飞溅。
轻骑兵的威力不在于敌军硬撼,而是沿着缺口扩大战果。锋利的刀锋,借助战马的冲击之势,在敌人身体上一蹭,便能蹭出条半尺长的大口子。皮甲、肌肤、筋络,全都在刀锋下裂为两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