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论道(第2/4页)
听许褚埋怨,典韦立刻不答应了。
两人也是争吵惯了,一句话旋即就争执不休。
李典直接一扭头,故意不去理睬。而郭嘉和荀攸低声交谈,董昭则老神在在,闭目养神。曹彰作为晚辈,自然不好说什么。只是见二人吵得面红耳赤,也是一阵阵苦笑。
“好了,休要争执!”
曹操一拍桌子,怒道:“看你二人成何体统?这里正商议大事,你们却……
若再争执,就给我滚出去。”
曹操一怒,典韦和许褚,立刻闭上了嘴巴。
郭嘉这才开口道:“大王,汉中既然平定,不知接下来,如何打算?”
曹操闭上眼睛,沉吟不语。
片刻后,他才回答道:“自建安十一年开始,连年征战。
虽说这些年河南河北丰收,国库充盈,却也禁不住如此巨大的消耗……来年并州治理,必然花费甚巨。此种情况下,若马上攻取西川,恐伤根本。
孙仲谋今夏,治于建康,其野心昭然,不得不防。
孤以为,当着手以‘治’为主,两年之内,尽量减少战事,恢复元气,积蓄力量。友学已经将汉阳太守之职拱手让出,想来是要孤加大对西域西北的开发力度。既然如此,罢贾星假汉阳太守事,为武都太守,由典农中郎将枣祗接掌汉阳,出任汉阳太守一职,配合文和主持大局。
另外,友学于河西郡,初尝府兵制,兵农合一,兵牧合一,效果斐然。
孤决意,于幽州、并州、凉州三地,同时推行府兵。
任张辽为幽州大都督、叔孙为并州大都督,文和出任凉州大都督……
诸君,以为如何?”
曹操目光灼灼,环视众人。
郭嘉几人已明白了曹操的心意,大王的意思,分明是要消除军中的汉室烙印,并打上曹氏烙印。可以想象,三州推行府兵,将会带来何等影响?汉军军制自高祖确立以来,已有近四百年。而今,四百年烙印被一举消除……曹操的野心,也随之暴露出来,取代汉室,时不远矣。
“府兵之法,确合时宜。
臣赞同,三州推行府兵……不过,如何推行,最好还是与友学多加讨论。毕竟,这是他提出的构想,而且在河西郡,已推广六载,积累无数经验。
最好能专设一司,由阿福负责,提点此事。
府兵适于边塞,而凉州有河西经验。徐庶、孟建都是早期推行府兵的参与者,可以给予文和极大帮助。所以这府兵的重心,当在并州和幽州两地。
臣以为,于涿郡开设车骑将军府,令友学专门负责此事,必能加速推行。
叔孙,文远与友学关系密切。
若换一个人,未必能插手军务,唯有友学,可不使两人心生怨念……”
曹操在郭嘉提出专设一司,负责府兵推行的时候,立刻就想到了曹朋。
可是,他却没想到,郭嘉居然让曹朋,在涿郡开府。
车骑大将军?
地位有点高啊……不过倒也算不得什么大事。曹朋平定西北,功劳摆放在那里,就算是有人反对,也足以说服。他原本就是前将军,再往上就是卫将军,车骑大将军。卫将军护佑帝都,曹操可不想曹朋再卷入其中。
但是车骑大将军……
把车骑大将军迁出许都,岂不是降低了权威?
再说了,在涿郡开府,似乎有些古怪。郭嘉话是没错,但仔细想想,又含有深意。
曹操沉吟良久,突然抬起头来。
“准!”
郭嘉暗自松了口气,不再言语,闭目养神。
“阿福,为了能让你走出漩涡,我可是费了不少心思,你至少要再给我加百分之五的股份,否则下次,我就不再帮你了。”
……
建安十四年十月,隆冬已至。
长安小雪,方晴。
曹朋抵达长安以来,忙碌不停。
韦从杨范之乱,虽然早已经平息,然则余波尚存。长安在经历了叛军围城之后,也出现了些许混乱。曹朋身为司隶校尉,监察司隶官员,协助京兆尹曹洪,稳定长安局势,可谓是忙的一塌糊涂,根本不得空闲。
幸好,有庞统石韬两人相助,缓解了他巨大的压力。
庞统精通律法,在河西六载,对关中了如指掌;石韬历任两郡太守,更出任过凉州从事,也非常清楚关中的现状。可即便如此,曹朋仍感觉头大。每天琐事不断,单只是清查韦、杨两家的事务,就让他头疼不已。
韦氏、杨氏,立足关中百年。
和关中豪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从两家住所中,找到了他们与各家豪强往来的书信。
依照着曹洪的意思,是一查到底,彻底将关中的不稳定因素连根拔掉。
可是,却被曹朋阻止。
“子廉叔父,不能再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