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天命在魏(第2/2页)
可他越是劝,刘封的脸色就越是难看。赵云玲珑心窍,瞧出不对来了,赶紧上来拦住黄权,说:“名不正,则言不顺也,即公……不先称帝,亦当正太子位,以示正统在我。”刘封的表情这才勉强舒缓下来,于是自称大汉太子,即日张起太子旌旗、伞盖。
赵云辞别刘封,率领部曲北上去替换张飞,可是他还没能走到南郑,骤然闻讯,张飞也已经死了!
原来按照黄权的谋划,对于刘备已死、成都政变的消息,暂时传达到偏僻一级就行了,不宜宣示众人,以免动摇军心,要等领兵来到雒城附近后,再向军士宣告。可是张飞性子急,等不起,刘封和黄权一走,他就忙着制白衣戴孝啦,一时间谣言满天飞,多么荒诞不经的说法都传出来了,但各种说法也有一点相同,那就是——大汉皇帝刘备已然驾崩!
张飞部下有二将,皆自荆州随来,一名张达,二名范强,素畏惮飞。当此人心惶惶之际,加上张飞每日鞭笞士卒,兵将皆苦不堪言,突然间又有消息传来,说武都马超、巴中甘宁率军来攻,二将慌了,便即趁张飞醉卧之时,潜入帐内将其刺杀,随即以布包裹首级,急入褒斜道,北上关中去投曹魏。
这时候坐镇长安的乃是曹真,本就通过奸细传信,得知蜀中动乱——就算刘备秘不发丧,但先是成都封锁,既而孟达北攻雒县,那么大动静闹出来,除非曹魏间谍都是瞎子、聋子,否则不可能毫无察觉啊——待得接到范强、张达,验过了张飞的首级,便急忙派遣快马,疾往洛阳传信。
再说曹操一直缠绵病榻,这病是时好时坏,好的时候与常人无异,可惜维持不了几天时间,坏的时候竟然三五日起不得身——就算有张仲景等名医诊治,也始终不见起色。自从立曹髦为嗣以后,他整天把这个皇孙带在身边,手把手地教其政务:可以起身的时候,每逢大朝或与宰相会议,必使曹髦侍坐、旁听;爬不起来的时候,则命曹髦于榻前诵念奏疏,曹操口授批复,曹髦笔录。
这一日他又爬不起来了,而且头疼如裂,僵卧在榻上只是哼哼。曹髦在旁边诵念奏章,读到说蜀中内乱,刘备、关羽已死,曹操突然“噌”的一下就坐起来了,随即仰天大笑道:“果然天命在魏也!”
几乎瞬时间,他脑袋也不疼了,身子也不软了,光着脚直接跳下榻来,从曹髦手中抢过奏疏来,瞪大眼睛又反复瞧了两遍,然后便唤侍从:“速召重臣来议!”
时候不大,重臣们纷纷入宫觐见,见到曹真的上奏,尽皆愕然。要说曹真这份奏章写得挺详细,将奸细所获情报,以及范强、张达从张飞处得着的消息,再加上自己的分析、总结,全都汇聚在内——若非如此,通过信鸽传信会更快捷一些,只是鸽书不可过长,只能述其大略而已,故此才遣急递传来上奏。
是勋边瞧边皱眉头,心说这事儿也太荒诞了一点儿吧……难道真的是上天保佑魏朝不成吗?若说刘备骤然驾崩,虽在意料之外,却也情理之中,他都五十好几的人啦,不定哪天就会咽了气。历史已然变更,早死个十年也属正常。
尤其人到一定岁数,心理承受能力或许会有所提升,但一旦突破某条界线,很容易因为情感波折而损害内脏功能,导致一病不起。在原本历史上,刘备就是因为东征孙吴失败,自觉没脸见人,在永安呆了没多久,就“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于是挂掉了。此番他遭受曹魏强大的军事压力,欲图以攻为守,北取关中,不但未能建功,左膀右臂的庞统、法正反倒陆续辞世,因此悲痛、颓丧而死,本无可疑之处也。
但怎么吴懿、李严就胆敢发动政变,当殿杀害关羽呢?难道刘备临终前就没有考虑过这种危险性吗?他就没有留下什么后手,以防政权交接时候的变乱吗?以刘备之智,应该不会搞出这么大的乌龙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