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兵役(第2/3页)

这种情况,在西北这边很少,在北方相对也少,最主要的是江南那边多。郑崇俭听到这话,心中顿时一惊,该不会这事儿,皇上还想推广到江南那边去吧?

不过他作为一个实干派的文官,带兵打仗的,自然也看不惯那种娘娘腔的文人士子,然而,风气如此,就算是他,那也是无可奈何的。

因此,皇上要真得向江南推广,朝中重臣之子,皇亲勋贵之子,全都要遵守此项规定的话,那自己孙子也要这么做,也就无所谓了。

这么想着,他便向崇祯皇帝躬身奏道:“陛下所言极是,儒家子弟,其实皆是能文能武。只是到了后来,很多人一心只读圣贤书,却把先贤教导的其他东西给弄丢了。弱不禁风,何以为陛下效命!”

其他文官听了,有点诧异郑崇俭的反应。他们觉得,这事儿,不反对就是了。可总督大人为何还要如此赞成?

他们在想着,那些武将却乐得起哄,顿时一个个都向崇祯皇帝附和,表现出强烈拥护圣意的意思。

其他文官见了,就怕在崇祯皇帝的眼中留下不好的印象,便也都支持了。

崇祯皇帝听得微微一笑,如此一来,等到以后在大明都推广之后,既然大家都当过兵,那么世俗对武人的歧视,就会少很多了,有利于实施文武并重的治国方略。

等他们都附和了一会之后,崇祯皇帝才开口继续说道:“如今对归化城一战,须得进一步了……”

众人一听,立刻端正了态度,一个个表现得很严肃,看来,皇上终于是要御驾出征了。

不过他们没想到,崇祯皇帝话锋一转,却是说道:“……斥候战要加大强度,始终保持我军兵力比建虏探马要多,形成优势不断消耗建虏兵力,并且进一步威压建虏和蒙古部族,加速他们的粮草消耗。如果有必要,骠骑营全部出动,就依托榆林重镇,一日可达范围内和建虏作战。总之,耗建虏兵力,威压建虏,耗建虏粮草,这就是下一步的作战目标,逼迫建虏和蒙古部族决裂,明白么?”

“遵旨!”文官武将们一听,立刻大声领旨道。

他们心中都是高兴地在想着:皇上的这一个方略,对明军来说,又是风险最小的,这一步步算计,建虏那边怕是要苦不堪言了。

于是,大明和建虏的斥候战再度升级。

一般来说,探马的数量,一队也就十来人左右;可是如今,这斥候战导致双方的数量都在增加。建虏探马增加到一队五十人,但是,明军夜不收这边立刻就增加到一队一百人,形成对建虏的兵力优势,加上夜不收皆出自骠骑营,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只要双方发生遭遇战,那绝对是明军这边占据优势。

如此情况下,建虏探马抵挡不住,不得不后退,同时也增加了兵力,一队也增加到一百人,想要和明军夜不收至少在兵力上持平。但是,明军夜不收,一队立刻增加到两百人,且派出的夜不收队伍也增加了,至少在靠近边关一带的草原上,几乎都是明军夜不收的身影。

如此几次之后,前方军情再次报到归化城的济尔哈朗这里,他就有点吃不消了。这样耗下去,他可耗不起。他最大的期望,就是明国皇帝快点出关来攻打归化城。

这一日,他又得到手下探马禀告,说明军每日出关的骑军,至少有四千人左右,大清探马这边,实在是无法应对了。

济尔哈朗对此想了很久,终于做出了决定,传令军队集结。

蒙古部族头目们一听,不由得喜出望外,那是飞一般地速度赶来听令。路上遇见熟人,就很是感慨道:“看来是明国皇帝终于要出关了,这下好了,终于等到了,打完这次战事,就能入关去抢他娘的了!”

“是啊是啊,我那边都快坚持不下去了,已经有族人赶来禀告说,部族那边再不补充粮草,就只能杀马充饥了!”

“那可不行啊,牛马羊都杀了,明年怎么办?”

“……”

就这么聊着,他们兴高采烈地跑去听令,结果济尔哈朗却对他们说道:“要是不狠狠地教训一次明军夜不收,痛打他们一顿,明国皇帝还不会出来……”

他的话还没说完,那些蒙古部族的头目纷纷跳了出来,再没有以前对济尔哈朗的敬意,立刻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都是非常诧异和有点怒气了。

“啊,什么,明国皇帝没出关啊?”

“什么时候才能和明国决战,殿下给个准信吧!”

“打明国夜不收,大清军队出动就可以了,为什么叫我们?”

“就是,我们的儿郎都躺着不敢动,就怕肚子饿得更快,那还能出兵啊,一点粮草,都留着打决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