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不用三大总督是有理由的(第2/3页)

之前的天津之战,都把整个京师的畜力都用上了。由此可见,短期内压根就不可能拨下战马。那也就是说,他麾下的军队,基本上要以步军为主。就算自己去搜罗一下,真要用到战场上打仗的,就必须是真正的战马才行。估计能搜罗到五百匹可用战马,就差不多了。

陆地上,骑兵为王,对于这一点,卢象升是很清楚的。就连他自己,都曾上奏要求组建精锐骑兵,由此可见他对骑兵的重视。如果是一千骑军的话,卢象升觉得,合理利用,说不定还能对建虏造成点压力。可是……

想到这里,他就忍不住自言自语道:“皇上啊皇上,您说要去夺河套的战马,微臣还真希望出现奇迹,真被您给夺来了。这样一来,微臣就亲自带着一千骑军,去辽东宣扬下大明军威!”

可实际上,卢象升并不觉得崇祯皇帝能有这个本事。因此,唯有叹息一声,这心愿是美好的,事实是不可能的。

想仔细一点,就尽是难题。他索性不想了,披甲就准备前往军营,监督新军训练。

正在这时,忽然门口的小校急匆匆而入,向卢象升禀告道:“大人,有圣旨到!”

卢象升一听,稍微一愣,心中想着,这才刚入十月,该不会皇上已经等不及,过来催问重建东江镇的情况了吧?可是……

他没敢多想,连忙传令,开中门,聚将摆香案接旨。

这个军令传出去之后,几个将领并水师总兵官郑芝龙很快就到了,随着卢象升一起接旨。

对于郑芝龙来说,来到登莱之后,还是有不少感触的。

首先,他对于大明官员的本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之前的时候,他所接触过的大明封疆大吏级别的高级官员,就是福建巡抚,前后三个,打交道最久的就是熊文灿。说句实话,他心底其实是鄙视的。

在他看来,这些官员这辈子的本事,基本上都用到了科举上面去了。真正做事的能耐,统兵的本事那是或多或少就那么一点点而已。而且就这么一点点,对于他这个斗争了大半辈子的人来说,都是可以忽略的。

可是,自从他见到卢象升之后,他就很快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这个卢象升,爱兵如子,治军严谨,最为关键的,还是能文能武,完全就不是那种死读书出来的进士老爷,他的手段,郑芝龙还是佩服的。在卢象升的手下,也更是让郑芝龙不敢有别的心思。

在这里待得时间长了之后,他就感觉到,自己以前还是小看了官府。

不过,也是因为卢象升的缘故,让郑芝龙感觉,自己好像有点被皇上吓到了。

北方能取得大胜,能打败这次入关的建虏,肯定是因为卢总督的本事;另外据说还有那什么孙传庭、洪承畴这两个总督,也都和卢总督一般有能耐。如此一来,朝廷能打胜仗,也就不奇怪了。

皇帝如今御驾出征流贼,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别离开了这三位总督之后,打了败仗,或者压根就剿灭不了流贼,那就丢脸丢大了。要自己是皇帝的话,绝对要带卢总督他们三人中的一个人,随驾出征,只有这样,才能胜算高一些。

当然了,郑芝龙在这里一段时间,也了解到卢象升的难处。他感觉,一般情况下,皇上应该不会调卢总督,要不然,这里的事情只会更糟。

这么想着,郑芝龙忽然想到了一种可能性,这份圣旨该不会是皇上搞不定那些流贼,最终还是想调文武双全的卢总督过去了吧?

听说那些流贼,可是称呼卢总督为“卢阎王”的,怕着呢!

他这么想着,表面上却是不露出来,就站卢象升的身后,开始接旨了。

当这份旨意宣读出来的时候,这些人,包括卢象升和郑芝龙,立刻就傻了!

卢象升是怎么都没想到,皇上竟然在圣旨中告诉他,战马的事情已经帮他解决,可以提供五千匹挑选出来的战马给他。另外,流贼已经剿灭,其中有悔过之心的多年流贼,自愿前往辽东杀建虏,因此,皇帝就把这五千人都拨给卢象升这边。

皇上这不是来催重建东江镇的事情,而是给自己这边实际援助来了,没马,给马;没兵,给兵;完全是雪中送炭,及时雨啊!

这一刻,卢象升再次感觉到了之前统领勤王军时候,自己缺少饷银鼓舞士气的时候,皇上就会送来饷银;自己缺少骡马畜力转移兵力的时候,皇上就会送来骡马畜力;

这……这在皇上的手下办事,真不要太舒心了!

估计卢象升是没怎么看《水浒传》,而且他也不敢大逆不道地乱想,要不然,宋江那外号,估计就会送给崇祯皇帝了。

等卢象升回过神来,他还是有点不大相信,接了圣旨之后,便问传旨天使道:“皇上出京之后,先去河套夺了战马,然后又去围歼了流贼,就只是这短短几个月,皇上就完成了这么多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