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演技(第2/3页)

图尔格不知道的是,当这两人出了大牢之后,就去见了守在门口的韩乐宇。

“我们俩都按照大人交代地说了!”王牢头保证道,“这些建虏绝对不会怀疑的。”

很显然,他对自己的演技有信心。

韩乐宇听了,点点头,便又交代他们,让他们在这两天从不同方面再透露一些消息给建虏听。

这个事情,当然不是韩乐宇自己做主的。而是奉了皇帝的旨意,故意让建虏知道内地的乱局。

当然,说得那些事情,也都是真的,包括李国奇手下的兵抢了瑞王田租的事情。

当信使找到三边总督郑崇俭时,他刚从西安秦王府出来。这些皇帝的远亲,在听了崇祯皇帝那份旨意之后,虽然由于程度不一样,可最终的结果,都顶不住皇帝隐隐的威胁,还是收下了大明皇家银行的粮票和银票,拿出了对应的钱粮。

郑崇俭正高兴着呢,就听到了李国奇手下抢田租的事情,不由得高兴心情一下就没了。

边上陪同着的固原副使吕大器听得也是一脸忧虑,对郑崇俭说道:“总督大人,这瑞王可是皇上的亲皇叔,发生这样的事情,他肯定会告御状。这……”

虽然没有说下去,可言外之意还是很明显的,搞不好你可能要倒霉了。

郑崇俭仔细地考虑了一会后,忽然却摇摇头说道:“不一定!”

“不一定?”吕大器听了,有点疑惑地反问道。

“嗯!”郑崇俭听了,点点头道,“皇上旨意中,同样有瑞王的名字。也就是说,钱粮一事上,皇上并没有因为瑞王是亲皇叔就区别对待。因此本官觉得,皇上知道这事之后,只会觉得事情很严重,会更加要求藩王出钱粮。亲情和大明江山之间,皇上分得很清楚,知道孰轻孰重!”

一听瑞王也在皇帝圣旨的名单中,吕大器稍微一想,便也想明白了,觉得郑崇俭说得在理,便放心了一些道:“皇上圣明,流贼闹腾不了多久了!”

怕就怕皇帝分不清局势,都到这份上了,还想着为瑞王做主,维护瑞王的利益,那样一来,只会让秦地军卒更为寒心,对朝廷更是反感,搞不好,投奔流贼造反的军卒也会更多。

但皇帝既然圣明的话,那就不存在这样的事情了。

如今,两个藩王的钱粮拿出来,至少周边的边军能安抚住了。郑崇俭想着这事,心中估计了一下,便对吕大器吩咐道:“本官现在就回固原,然后就会派人前去河套和土默特部部接触,这个事情不能耽搁了。处理完这事之后,本官还要赶往汉中去。你在这里主持军务,整顿军队,明面上是要围剿流贼,实际是要对付土默特部,暂时先按兵不动,等进一步的旨意。记住,消息不能外泄,各地将领处,也都不能透露!”

“下官明白,大人尽管放心!”吕大器知道事关重大,连忙答应一声,保证道。

于是,郑崇俭就匆匆赶回固原,和韩乐宇一碰头之后,就提了一名精神状态还不错的镶白旗牛录,然后派人送往河套,准备和土默特部接触,要求交换战马。

而在陕西东南角的商洛山附近,商县县城内,李自成高坐主位,底下两边坐着他的十八亲信,一个个都在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气氛相当热烈。

酒喝多了,这话也就多了,就听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举着举杯向李自成说道:“大哥真是神了,这次出山,就喊个什么均田免赋,竟然就有这么多百姓来投,高,实在是高,小弟敬大哥一杯!”

说完之后,一口喝光,把杯子“啪”地一声,往桌子上一放,顺便抹了下胡子上挂着的酒水。

李自成听得也是得意,这刘宗敏说得这话,正好挠中了他的痒处。

在躲进商洛山的这一年中,他总结了经验教训,在这次得到张献忠起事的消息之后,就带着一千兵力杀出山来,同时喊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没想到,这个效果还真是好,那些百姓听到后,都是扛着锄头主动加入他的队伍。只是几日功夫,就已经有上万人马。更为关键的是,还陆续有人来投奔,还有人来联络,可以说,形势一片大好。

因此,他也举了杯,向刘宗敏示意了一下后,同样一饮而尽。

在山中的一年,酒肉都是稀罕物,也只有出来了,才能这么放开地吃喝,不错!

李自成的侄子李过,外号一只虎,讲得就是他打仗勇猛,不过他还不止如此,同样是有谋之人。这次的“均田免赋”口号,李自成就是和他商量,最后才定下来的。

此时听到刘宗敏的对话后,他也向李自成说道:“叔,如今的形势虽然不错,可这秦地实在太贫瘠了,边军还多。要依侄儿的意思,我们当尽快入河南。那边比秦地要富裕多了,而且地方军队没有边军精锐,又有更多的兵源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