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3章 棋逢对手(第2/3页)

曹操也笑了,举起酒杯。“元凤不愧是名将之后,虽于文质彬彬,名士风流,心中却有猛虎。”

冯鸾得意之极,眨眨眼睛。“大王,我虽汉人,却也习染蛮风,以虎为神。久而久之,有些虎气也是自然。”说完,他越想越觉得自己说得有道理,不禁放声大笑。

曹操又和冯鸾聊了一阵,假设八濛山失陷之后如何应对。冯鸾在曹操有意无意的引导下,信心十足,力证自己的分析无误。他提出,万一八濛山失守,大致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夺回八濛山,二是绕开八濛山,走其他的路。

八濛山的意义在于扼守渠水。一旦八濛山被敌人控制,通往垫江的水路就被断切。长期以往,当然不行,必须夺回。可是短期内的影响却有限,一是宕渠有一定的存粮,不急在一时,二是有其他的路可走。

宕渠诸水环绕,水量大的河有两道:一条是从宣汉来的不曹水,一条是从汉昌来的渠水。两水汇合之后,南流至垫江,与从阆中、安汉而来的汉水汇合,再南流入江。

渠水流量大,水势又平缓,是宕渠与垫江之间的主要通道,即使是去宕渠西北的郡治阆中,一般人也喜欢经渠水南下,至垫江后再溯汉水而上,虽然时间长些,却省力经济。

但这并不是唯一的路,由宕渠西行,大约两百余里,一样可以到达汉水。中间也有一些河流,可以运输,只是无法直达,需要转运,不如渠水来得方便而已。

因此,就算黄忠派人抢占了八濛山,也改变不了结果。

曹操深以为然,真心诚意的赞美了冯鸾一番。他本来只是想稳住冯鸾,稳住宕渠世家,现在听了冯鸾的分析,他自己也被说服了。

八濛山的得失不足以改变形势。只要他能稳住,宕渠大族能稳住,巴西大族能稳住。

酒至半酣之时,曹操将刚收到的消息告知冯鸾。冯鸾这才知道曹操所说的不是假设,而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他瞪着曹操,半晌没说出话来。他和曹操说了半天话,可是一点破绽也没看出来。

很多年前就知道曹操狡猾,今天算是见识了。

“大王处变而不惊,臣佩服。”冯鸾意味深长的说道,眼神有些复杂。之前劝曹操的话,现在起到了作用,至少说服了自己,让他看起来并不那么紧张。

“那是因为有元凤。”曹操取起杯,微微一笑。“此战若能得胜,青紫任元凤拾取,宕渠设郡,如何?”

冯鸾苦笑,拱手称谢。

曹操请冯鸾回城一趟,安抚人心,招集各家部曲。他安顿好滚龙坡的事务后,将亲自赶回宕渠,攻取八濛山,歼灭徐晃所部孤师,断黄忠一臂,以戒其失。

冯鸾觉得有理。滚龙坡易守难攻,即使曹操不在,黄忠也很难拿下来。倒是八濛山,即使影响不了大局,却离宕渠太近,不能置之不理。

曹操命人请来玄安,通报了情况,又将对冯鸾的承诺重复了一遍。玄安虽然震惊,却被冯鸾的理由和曹操的承诺说服,表示举全族之力支持曹操的决定,并愿意协助冯鸾,安抚宕渠诸族。

商量妥当,冯鸾连夜起程,返回宕渠。

送走冯鸾,曹操召集诸将议事。

听说徐晃出现在八濛山,并且伏击了庞俊,诸将都很吃惊。

玄安适时站了出来,将冯鸾的意见重复了一遍,详细解说宕渠周边地形,力证八濛山的得失无关大局,反倒是歼灭吴军一部的大好机会,并代表宕渠大族表态,出人出粮,全力支持蜀王。

听了玄安的分析,诸将恢复了镇静,开始考虑如何反击。

趁着这个机会,曹操宣布了自己的计划。拜玄安为护军将军,协助领军将军史涣留守滚龙坡,阻击黄忠。为了确保滚龙坡无恙,曹操又拜已经在七道岩证明了能力的张任为荡寇将军,协助史涣、玄安作战。

其他人随他返回宕渠,攻击八濛山。

八濛山被占,垫江方向的物资无法及时运到,阆中就成了关键。曹操又提拔了几个年轻的将领,阆中的黄权和狐笃,任他们为中军校尉,各领千人。又任巴郡的夷王朴胡、杜濩为将,以示对三巴汉蛮的倚重,并许诺,战后一定不吝赏赐,有功者皆可加官晋爵,安享富贵。

对世家的利益保护自然毋须交待,尽在不言之中。

曹洪很快传来消息,冯鸾回城后,联络诸族,很快稳住了形势。阵亡的庞俊被厚葬,受伤、阵亡的将士得到了抚恤,人心渐渐安定。诸家又招集了一万多部曲,足够支半年的粮食,准备随曹操进攻八濛山。

曹操大喜,率部回城。

……

收到徐晃伏击庞俊得手的消息后,黄忠就加派了斥候,密切注意曹操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