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布局之深(第2/3页)
不管怎样,起兵谋反风险过大,相比之下,皇上若是真的不幸沉船滹沱河,星王继任皇位会顺利许多。
崔象微一沉吟:“府衙之中,捕快和衙役人数有限,一下抽调一百人,太多了。五十人倒是没有问题,吴指挥使之处,兵士众多,抽调一百五十人给你。”
吴义东一拍桌子说道:“一百五十人没有问题,随时可以。”
燕豪点头:“其他事情,就非高太尉和本太尉管辖之事,交由柳员外、谢员外和吴指挥使经办。”
柳长亭半天没有说话,他早有话想说了,当即说道:“柳某和谢员外接手了粮仓和种粮生意后,粮仓正在兴建,不出意外,七日之内便可完工。只是收购粮食,稍有不顺。”
“如何不顺了?”崔象一愣。
“今年本是丰收年,百姓手中都有余粮,本想低价买进,不料百姓不卖,说是马员外和徐员外出高价买粮,结果百姓都卖给马清源和徐望山了。”谢华盖愤愤不平地说道,“马清源和徐望山也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明明可以低价买进的粮食,为什么要高价买进?”
崔象十分不解:“马清源和徐望山已经转手粮仓和种粮生意了,为何还收购粮食?”
“谁知道呢?”柳长亭接话说道,“或许是想继续做粮食生意,又或许只是想借机捣乱。不管他们怎样折腾,今年的粮食收购,一定会如期完成。即使价格高一些,也可以承受,大不了再从市乐、邢州两地调粮也不是不行。粮食问题暂时不是问题,之前董现提供的十万石粮食也暂时够用了,万一还需要更多的粮食,有太原李家和博陵崔家也可以随时调来十万石粮食不在话下。崔家离得最近,崔毕又精通经营之道。李家离得虽远了一些,近来却让李家长子李持常驻真定,想必也是听到了风声,想乱中取利。李持夸下了海口,若有需要时,李家可确保三十万石粮食。”
原来李持和崔毕暗中和柳长亭、谢华盖来往如此密切,崔象暗中喟叹一声,亏他和许和光还联合推举李持为真定县主簿。星王和候相公在真定布局之深,连他都被蒙在了鼓里。
谢华盖点了点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铁矿供应不足。”
“哪里出了问题?”崔象漫不经心地问道。
“铁矿主要产自陇西和内蒙,之前还一切通畅,后来好景常在介入之后,货源就断了。”谢华盖微露气愤之色,“好景常在本来不做铁矿生意,却不知为何,突然横插一手,截留了货源不说,还将之前的几个主要货商全部拉走,现在铁矿供应暂时陷入了停顿之中,正在寻找新的货商。”
“怎会如此?”高建元一脸愕然之色,“好景常在莫非察觉到了你二人的意图不成?”
“应该不会。”谢华盖摇头,想了一想,“好景常在近来扩张速度过快,想必插手铁矿,也是想为了赚取更大的利益。”
“好景常在?连若涵?”燕豪目露凶光,“连若涵到底是什么来历,为何如此厉害?不过不管她是何来历,挡了我们的道儿就不行。大不了干脆利落,一刀杀了了事。”
“连若涵杀不得。”吴义东哧地笑了一声,轻轻敲了敲桌子,“燕太尉,不要动不动就想杀人,虽说你武功高强,可是本官手下也有二十万兵马,你何时见过本官动不动就说杀人?若是杀人能解决问题,天下武将有几个不想当皇帝?”
“连若涵到底是何身份?听说是清河崔家之人?”高建元虽也听到了一些传言,却还是不敢相信,正好崔象是清河崔家之人。
“正是出自清河崔家,是家主崔何之女。”崔象无限感慨地说道,“连若涵从小叛逆,后来因母亲早死而和家主决裂并自立门户,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创立了好景常在,并成为大夏第一商行。”
“原来是崔氏之女,怪不得,怪不得。”柳长亭想起了连若涵的风姿,不由心神荡漾,“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使是崔何出面,也未必能在短短三年多时间内将好景常在经营成大夏第一商行,连若涵的背后是何人相助?景王还是庆王?”
崔象摇头:“本官也不得而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不会是崔氏,也不会是家主本人。家主向来和景王交好,若说连若涵的身后站着景王,倒也说得过去。”
吴义东冷不防插了一句:“崔府尊,你本是清河崔家之人,家主和景王交好,你却追随星王,家主会不会将你逐出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