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三六章 傲慢与偏见(第2/4页)
何鉴脸色一变,拱手道:“于乔,小心隔墙有耳,有些话你还是应有所避讳才好,在下府上可是鱼龙混杂。”
谢迁板着脸:“那你说该如何是好!之前不是让你去劝阻他?为何会出现今日这般状况?若陛下御批下来,让户部调拨粮食,那这个年怎么过?”
何鉴想了下,没有任何解决之法,于是摇摇头:“于乔,有事坐下来慢慢商议,何必如此急切,让人摸不着头脑?”
谢迁气鼓鼓坐下来,何鉴劝道:“之厚办事,不是完全没道理,德华去他府上拜会过,求到他名下了,西北也的确出现粮荒,以他的责任心,能放任不管?”
“你又不是不知德华入京师为的是什么,你不赞同调拨粮食,不就是怕这批粮食挪用做军粮支撑来年作战么?但你能眼睁睁看着边军将士和地方百姓饿死吗?”
谢迁黑着脸缄口不言,何鉴看得出来,他这是在赌气,于是又道:“之厚之前已对你再三忍让,虽然这孩子年岁不大,但朝中没人怀疑他的能力,你就不可以让着他一点?若论这些年朝中涌现出的人才,沈之厚怎么说也名列前茅,你说除了沈之厚外,谁有资格谈平定草原?”
谢迁恼火道:“你跟我说这些作何?我是来跟你商议对策的,你想让我就这么接受?”
何鉴笑了笑,道:“看看你,这才说上几句,又急了……你既然觉得之厚面圣不妥,那你就去豹房阻拦,到老朽这里来作何?老朽可没资格面圣,到了地方也会被拒之门外,这点你于乔又不是不知,老朽最大的作用也就是规劝你了。”
谢迁闻言更是上火,站起身连句话都没落下便要走,何鉴赶紧阻拦:“于乔你这是作何?”
“你不想帮忙就算了,还老数落我的不是,凭何要留在这里听你瞎唠叨?”谢迁怒道。
何鉴道:“那你也不能说走就走啊……这会儿之厚怕是已进了豹房,德华对于粮食物资看得很重,二人对于来年战事应该达成了某种共识,否则之厚也不会如此尽心竭力帮德华的忙。”
“哼!”
谢迁闻言轻哼一声。
何鉴摇头:“这也意味着,之厚和德华对于来年战事,应该站到了同一条战线上了,你想陛下赐见,他二人都主张要来年打一仗,一个是兵部尚书,另外一个是三边总制,二人在朝中的地位可都不低!”
谢迁一愣,随即打了个冷颤,问道:“那意思是说,无论我如何努力,都阻止不了?”
何鉴叹道:“你莫要总质疑老朽站在哪边,老朽是帮理不帮亲,在来年西北用兵的问题上,你跟之厚间有多少沟通?”
一句话就让谢迁无言以对。
自从刘瑾倒台后,朝中少了敌手,作为文官魁首的谢迁就不再把旁人的意见当回事,至于刘瑾当权时作为权宜之计定下的两年平草原国策在他这里失效,所以之后但凡跟沈溪提到这件事,都会以一种蛮横的态度喝令沈溪必须停止。
沈溪跟他讲道理完全行不通,其余沟通方式也被谢迁堵上,造成的结果就是谢迁和沈溪无论是对待来年战事还是在朝中事务,近乎陌路人,双方没有任何沟通。
何鉴自然清楚谢迁的倔强,再次劝告:“于乔,可不是我说你,之厚这孩子用兵是个鬼才,之前我听说,他虽然人不在西北,但他留在宣府的诸多工坊还在日以继夜开工铸造兵器,就连京师工部所属许多熔炉到现在也没停工,你可有去看过?”
谢迁恼火地道:“我去看这些作何?”
“那就是你的不是了。”
何鉴直接批评,“之厚打仗,不是靠一股蛮劲,当年京师之战,他调兵遣将的能力有目共睹,区区数千之兵便解京师之困,何其快哉?这么多年过去,他的性格应该又有沉淀,更有机会打出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捷来。”
“若是你跟他保持足够的沟通,让他把来年这场仗以适可而止的方式结束,既能对陛下交差,又能对大明军民交待,还不会劳民伤财,误国误民,岂非皆大欢喜?”
谢迁听了何鉴的话,心里依然带有极大的抵触。
他不想坐下来跟沈溪坐下来商量,在他看来出兵塞北非常不靠谱,根本不能接受,没有任何转圜余地。
所以他宁可让三边和宣大之地军民饿肚子,也不让沈溪拿大明安危冒险,在谢迁看来,就是舍小保大。
谢迁见与何鉴谈不到一起,拂袖而去,但在出了何府门后,心里多少有些纠结。
“这何世光,分明站在沈之厚那小子一边,还有脸跟我说不站边?看来以后有什么事不能跟他商议了……可不跟他商议的话,去跟谁说?”
谢迁马上想到在这件事上,跟自己保持相同立场的杨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