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第4/6页)
皇贵妃点点头:“很漂亮,李熹一定会喜欢的。”
得了额娘的肯定,小家伙信心大增,这天曹颜当值。回去的时候,胤祐特意拿出了平安锁和金镯子:“这个你拿回去给熹姑姑。”
李熹拿到东西一打开,激动得眼泪差点掉下来。
曹寅在旁边吓一跳,赶紧过来搂着她肩膀问:“怎么了,好端端的,怎么哭起来?”
李熹把平安锁递给他看:“这是七阿哥小时候戴的那块。”
曹寅就这她的手看了看,平安锁款式大同小异,就算宫里送出来的东西格外精致一些,怎么就能肯定是七阿哥带过的?
“你怎么知道?”
“我怎么不知道?我照顾他六年,他身边有什么东西是我不知道的?”
她又细细的抚摸追着平安锁的那根绳子:“这一定也是哥儿亲手编的。”
这次曹寅拿过来仔细瞧了瞧,笑道:“编得太差吗?”
“去你的,”李熹嗔怪的瞪他,“哥儿就喜欢这些五颜六色的东西。”
不得不说,李熹是把胤祐的喜好摸得透透的。就算是现在,她做的衣服,也是胤祐最爱穿的。
进入七月,胤祐种下的那盆兰花终于开花了。
其中一盆开的是紫色的花,在阳光下娇艳欲滴。两片原型花瓣合起来宛如振翅欲飞的蝴蝶。连花匠都说,这样的兰花只会在南方温热湿润的环境中生长,在北方很容易冻死。
但是因为有了保温又有足够光照的玻璃房子,所以才能在这时候开花。
小家伙叹了口气:“不知道阿玛回来的时候,花儿会不会已经谢了。”
花匠笑着安慰他:“不会的,蝴蝶兰的花期很长,能开好久呢。”
旁边的太监还给他提了个不错的建议:“主子,要不咱们把这几盆兰花搬去清溪书屋,等皇上回来,第一时间就能看到。”
胤祐点点头,这是个建议的确不错。于是小家伙弯下腰,亲自搬去了那盆蝴蝶兰,还指挥其他人,搬上剩下那几盆兰花。
“走,搬去凝春堂,先让我的乌库玛嬷和额娘瞧瞧。”
“……”
有什么好东西,他第一时间想的都是太皇太后和皇贵妃,至于阿玛……
阿玛喜欢什么,不重要。
康熙回来的前一天,胤祐跟他哥正在地里忙活——他们春天种下的水稻和小麦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
这可不是个轻松活儿,哪儿能让两位皇子累着,大部分都是别人在干。
尽管如此,一天下来也把胤祐累得不轻,回到阿哥所洗过澡就睡了。
康熙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去凝春堂给太皇太后请安,刚坐下就被窗台上那盆兰花吸引了注意。
他也没有去过那么靠南边的地方,种子是外派的大臣回京之后给他带回来的。
瞧了半晌也没认出是什么品种,有些好奇地问道:“这是什么花儿,哪儿来的?”
太皇太后笑道:“小七搬过来的,说是长在南方的兰花,咱们这儿没有的,可新鲜了。”
这么一说,康熙就来了兴趣,弯下腰看了又看:“那玻璃房子这么管用,还真能种出南方的花儿。”
胤祐说:“不到那能种出南方的花儿,还能长出南方的蔬菜和水果。花匠说,因为暖和又有阳光,所以……”
他说到这里停顿了片刻,像是在思考什么。康熙倒是被他吊足了胃口:“所以什么?”
“所以,咱们应该盖一座玻璃房子住在里面。”
“……”
皇贵妃笑道:“不好不好,玻璃容易碎,上次皇上赐的那盏琉璃灯不就被你摔碎了吗?刮风下雨的多不安全。”
她的手有意无意的扶在雕花窗棱上:“你再想想。”
小家伙受到启发:“那就把窗户换成玻璃的吧,这样关上的时候,屋子里也是亮亮的,可以读书。”
康熙屈起手指敲了敲他的脑袋:“行啊,那就先把你书房的窗户换了成玻璃吧。”
他们收获的稻谷和小麦在晒了几天之后,然后经过一系列处理之后,就变成了可以实用的粮食。
拿去一称重,试验田是同样的大小,但今年的收成却比去年好。康熙对此大为满意,还当着所有皇子的面,夸他做得很好,关心农耕就是关心老百姓的温饱。
又给了他不少赏赐,让他明年再接再厉。
接下来就是今年的水患问题。虽然因为靳辅革职,没有再大规模修筑重堤,但该修补或是加强的地方却并没有松懈。
用水泥做成的混凝土修补过的河堤十分稳固,再加上于成龙提议的挑浚下游河道,解决河道淤堵问题,让河水能够顺利流入大海。
今年,即便是在汛期,各地也没有出现大规模水患,山东、河南、江苏几个大省都迎来了近几年来最大的一次丰收。
这个消息让帝王龙颜大悦,这才是增加税收的正确打开方式,老板姓能吃饱,国库也更加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