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战国风云(64)(第3/3页)

而且蜀郡环境颇为封闭,虽然蜀人拼命想要走出大山,但真正能走出去的人其实并不多。

秦蜀文化也难以相融,一个是感性派,一个是理性派,根本没有办法坐在一个台子上聊天。蜀人反而对于浪漫的楚国文化要更感兴趣一点。

但文化这个东西有吃饭重要吗?有才能被启用被发挥重要吗?

当然没有。

每年三个能够直接面见秦王的固定名额,这对于蜀人而言宛若就是鸿蒙苍天中破开的一道缝隙,让他们看到了外头直射而入的太阳,而顺着这道光柱攀爬,他们就能离开这片大山去往更为广阔的世界。

没有阳光尚可安生,有了阳光自然人人都想要争夺这能够晒到阳光的方寸之地。

就在消息被刻意泄露后不到两日,四面八方的土族、富户等全都涌入了成都,甚至有披星戴月赶来自荐的。

他们刚到郡守府便见府门大开,还没等进去就被竖在郡守府门口的一块木牌吸引了注意力。

上头用秦篆书写——会说秦话者自右门入,懂秦法者自左门入,二者皆会者自中门入。

写得很简单易懂,然而这些蜀人在门口皆都沉默了。首先第一关他们就通不过——这写的是个爪子哦?看不懂咋办?有没有人来翻译一下咧?

小郡丞就在门口静静看着他们,大家都不好互相交流。

吕安露出了和善的笑容。要当秦国官,你起码得看得懂秦国字吧?如果连字都看不懂要怎么办?秦国已经实现了文书治国,和别的国家传令靠口耳相传完全不同,识字会写是最低等要求。

连字都不认识你还好意思去求职?

笑得温柔和煦令人有如沐春风之感的蜀郡小郡丞举起竹条制成的小教鞭,冲着他们指了指郡守府特地开辟出来的一处空房——扫盲补习班了解一下?

秦王异人六年春,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在蜀郡开设,而这所在脱胎于教人识字辨音的校舍在后世走出了无数举国闻名校友,千年流传间为帝国输送了无数才子,亦是成为了巴蜀人文荟萃的起源地之一。

秦王异人六年秋,第一批被秦国蜀郡郡守李冰所举荐的三位蜀郡学子背负全郡希望来到咸阳,开启了他们走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步。

不过在这之前,蜀郡还要先迎来一波秦国别的郡县的锋利眼刀,各地郡太守纷纷上书请求秦王给予公平待遇,各地奏书有如雨点般向着咸阳宫袭来。

异人看了两册后默默将太子提溜过来,他指了指堆满一个桌子的简牍,表示「为父年纪大了,有事儿子服其劳」。

赵政,赵政还能说什么呢?

已经长成青葱少年的秦国太子只能乖乖坐在桌案面前,看着小山一样的简牍吸了口气。

他随手拿下了一份自布袋中抽出,打开一看就被恶心得够呛。

——圣明智慧无疑伦比的大王容禀!!请给臣属下的郡县人才们一个为大秦国建设添砖加瓦的机会吧!我等必将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绝无二话,臣……

写的什么鬼东西!赵政没有继续看下去,他将竹简快速阖上,仿佛要封印住里头的妖怪一般赶紧插回布袋内。

然后在看着小山一样简牍的时候,天不怕地不怕的赵小政难得生出了一点恐惧来,这,这里头不会都是类似的发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