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帝国裂变(51)下(第5/6页)

刘启的话有气无力,外人见皇太子稽首而拜告别其父久久不起,并听不到刘启的话语,只觉父子情深不觉有异。

刘彻再站起来的时候已是整理好了表情看不出丝毫异样,他目送父亲离开后只想将这个仪式结束得快一点,再快一点,他想要赶紧赶到他父亲的身边。

后元三年,冬,一月二日,皇太子加冠次日,大汉第六位皇帝刘启崩于未央宫,卒年四十八岁,葬入阳陵。

皇太子刘彻即皇帝位。

次年,武帝前元元年,刘彻令人将竣工的无名英雄之碑立在了其父所葬的阳陵之前,他亲自前去拜谒。

碑文由景帝书写,金石大家照着景帝手稿刻在了石碑之上,字字句句在刘彻看来均是父亲的气息。这是他的父亲最后留给他的东西,连带着父亲的教诲,深深刻入了青年帝王的心理。

长河为咽,青山为证。

岂曰无名?河山即名。

他有着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父亲和祖父,他的祖父一点点拼装出了一台织布机,而他的父亲用它精心为他织了一匹精美绝伦的锦缎,然后披到了刘彻的身上。

现在这位十六岁的少年正大步迈向前方,他以此为甲,自此战无不胜。

武帝前元元年正月,汉武帝改年号为建元,同年召请全国贤良方正者入长安城,且下令但凡有意从军者,可不必经郡县诸侯国,直接入长安自荐。

当年夏四月,刘彻一连下了三诏:

但凡家中有耄耋老者,除了给予米面之外,免去家中男子的劳役,以便其专心奉养老人。

凡家中有从军身殒者,其子由当地政府每月派发粮食抚恤其成年。

恕七国之乱受到牵连没入为官家奴婢的罪,予以遣返。

一月后,又下令削去宫廷卫一万余人,开放位于长安城的马苑允许民众进入放牧采樵。

不过小半年,在窦太后的全权放权和窦婴、卫皖等臣的扶持下,刘彻很快便让整个大汉的国事步入正轨。少年帝王雄心勃勃,只是为了他的目标尚且需要忍耐。

他的运气不错,另一人就没那么好运了。

同样是皇位的继承人,匈奴太子於单却被叔叔打得节节败退,本属于他的左部势力被左谷蠡部鲸吞蚕食,而王帐势力亦是分为两派,无法全力克敌。在这样的情况下,纵然出身正统,於单也拿不下大单于之位。

有忠心于他的臣子谏言,如此情况之下若是硬扛定然要吃亏,不若收缩势力暂且盘踞。於单采纳了他的意见,然而就在他想要退避之时大营忽然遇袭,来者竟是毫不相干的右部之人。

面对惊愕的於单,对方耸耸肩,表示殿下您别介意,咱就是想要用你的头颅去递个投名状。

於单恍然,王位之争,自古只有你死我活,就算伊稚斜不动手,也会有人替他动手。

要活下去,一定要想办法活下去。他的目光不由自主投向了淡然饮茶的大阏氏。

建元二年五月,匈奴太子於单带着大汉二公主南宫公主以及匈奴最小的皇子金日磾投汉。

刘彻看着美丽依旧的姐姐竟是有几分讷讷,反倒是换回汉公主服饰的南宫嫣然一笑,对刘彻说:“对不住呀!彻儿,阿姊懒得等了,于是就自己回来了。”

年轻的大汉皇帝闻言讶然,片刻后笑了:“阿姊,欢迎归来。”

辛苦了。

建元二年七月,匈奴新继任的大单于伊稚斜发来国书要求归还被汉军绑走的大匈奴的右贤王和大阏氏。大汉回复表示,我们只有涉安侯和南宫公主,没什么右贤王大阏氏。伊稚斜怨汉国收留於单,遣兵至代郡、雁门、定襄、上郡等地寇掠。

大汉反应非常快,当即施展报复性行动,遣李广、李当户、卫青、窦皖分四路大军从云中、雁门、上谷代郡各令两万骑兵出边北攻匈奴。

李广李当户这两支父子兵配合默契,双双扑向匈奴右部,而卫青窦皖这两队则直接北上,神奇地绕过了放牧的大部落一路直达笼城。

窦皖此前听从夏安然所说如果和卫青上草原就要相信他的指路能力,是以大军全程除了靠着窦皖所带的飞禽小分队寻找水源外,都跟着卫青的直觉以及若干投降的匈奴兵的指引走,虽说信任……但等看到结局窦皖仍是不免错愕。

笼城乃匈奴全部祭祀之所在,无论左右部、王帐每年都要在这里相会,可以说是在万物皆是游动的北方草原上少数几个固定的地点之一。也因此这块地方的方位被匈奴人保护得相当好。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第一次深入草原就摸到了老巢中的老巢。

四万汉军皆是骑兵,路上几乎没有减员,这样的编制根本就没有必要实行什么计划,这群人直接简单粗暴地直突而入,抄了祭天仪式后内部空虚的笼城。除了带走了守在当地的匈奴人外,窦皖还让人将匈奴祭天场所的所有东西全都抄走了。对上卫青疑惑的视线他非常淡然地回了一句,“这样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