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 摊上事了

一片策论写下来,就连王旭都满心不平,觉得新政劳民伤财了。

相信没有深入变法,不懂变法的人看了,一定会深有同感。

“这篇论文,既符合杨启年的观点,也显示出了我的书法造诣,而且一些针对新政的评价十分深入,直指弊端,想来朱御史看了也会深有感触,中举十拿九稳了,只是不好说能不能夺魁啊。”

写完策略,王旭摸着有点发痛的良心,美美的审视一遍。

这篇文章,应该符合三人的观点了,只不过将变法说的十恶不赦,王旭的良心还是有些不安。

新政与变法,从全局角度来说,对朝廷与百姓是有大好处的。

些许的瑕疵不说微不足道,也是瑕不掩瑜,主要因为侵害了士绅的利益,才不得不急忙叫停。

将变法说的一无是处,哪怕以王旭的性格,良心也有些不安。

但是,他没有修改,因为不这么写,杨启年那一关就过不了。

这年头想要办点事实,不同流合污是不行的,郭德纲说过一句话,相声要改变,也可以改变,但是,绝对不能外行领导内行。

这种改变,必须我们自己人做,由内而外,而不是由外而内。

由外而内的改变,那不是改变,那是拆台,怎么改也改不好,最后只能砸在手里面。

王旭也是如此,当今政局的弊端,已经快要覆水难收了。

尤其是土地兼并,更是到了快崩盘的边缘。

王旭也信奉改革,知道改革的好处,可他现在的位置,情况,不允许他支持改革,甚至要反着说,说改革不好。

只有一天,他有改革的力量了,站到正确的位置了,才是推动改革的时候。

现在,还是老老实实的配合一下,别当那个出头鸟吧。

这个出头鸟可不好当,当了就要被人按下去,说改革不好是眼下的主流,说好的大儒都被赶到了深山老林,王旭可不想陪他们隐居。

写完卷子,王旭放下笔又检查了一边,确定无错后开始了等待。

下午三点,伴随着铜锣声,监考官开始收卷。

当收到王旭的时候,看到考卷上的名字,监考官额外看了他一眼。

王旭报以微笑,恭敬的将试卷递上。

监考官微微点头,扫了眼卷面,称赞道:“好字!”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有饿死者,扬州府的学政张玉才喜好书法,学官们上行下效,对书法亦有偏爱。

王旭的柳体字大气磅礴,笔力深厚,放在翰林院内都是出彩的,在秀才中更是凤毛麟角。

上交了试卷,又等待了几分钟,考场开始放行。

考生们三三两两的向外走,彼此表情各异,考得好的眉开眼笑,考得不好的满目惆怅。

更有人呼朋唤友,对照考题,不时传来失声大哭与放声大笑。

“王旭!”

王旭走出考场的时候,比他早出来的张许已经等候在外,看到他出来连连招手。

“张兄有何指教?”

“指教不敢当,应该是请教,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敢问王兄是怎么解的?”

就跟从考场出来,很对考生相互对题一样,张许明显也是为这个来的。

王旭想了下答案,回答道:“这句话出自大学,治国篇,一言蔽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

这是治国篇开篇的一句话,不但要考生写出后续,译文,还要写出总结。

王旭的总结很简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题应景,算得上标准答案了。

“那就好,那就好……”

听到王旭的回答,张许松了口气,悄声说道:“我这次考的还不错,举人应该是十拿九稳了,王兄你考的怎么样?”

“我嘛……”

王旭回想了一下自己的考卷,笑道:“还行吧。”

“看来王兄也是十拿九稳,说不得,明年我们能一起上京考进士了。”

张许欢喜不已,随后又转为惆怅:“举人我还有些把握,进士估计就难了,可能还要碰碰运气。”

“张兄的运气一直不错,不是吗?”

王旭说完,张许愣了片刻,哈哈笑道:“是极,是极,我也不求一甲二甲,能中个三甲同进士出身就知足了!”

进士试有三张榜单,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

二甲的进士出身,与三甲的同进士出身。

不管一甲、二甲,还是三甲,都属于进士功名,只要考上起码是个知县,区别只在于是上县的知县,还是下县的知县。

上县繁华,容易出政绩,二甲的进士放下去,几年之后便能高升。

下县贫瘠,政绩不显,高升要难一些,三甲进士下放的一般都是下县,但是不管怎么说县令就是县令,出去也能被人叫声县太爷。

“张兄,我进场时,见你言语不详,是不是有事瞒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