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跨过半步,入大天罡,世间再多一陆地神仙(第2/3页)

可是,直到来了徽山了,都已经到会客厅了,这人居然还是没有提出他的来意。

这个时候,周乙再番开口,道:“不知令尊在何处?”

轩辕青锋不敢置信的看着周乙,“你真的是想见他?”

周乙目光一闪,道:“怎么,有何问题?”

轩辕青锋紧紧皱着眉头,没有说话。

周乙却道:“在我看来,这座徽山,也就只有你父亲值得我一见。”

闻言,轩辕青锋冷哼一声:“那你等着吧。”

半刻钟后。

一个青衫中年人,风骨矍铄,慢慢走了进来,语气不温不火,道:“听小女说,有位兄台想见敬城?”

看到轩辕敬城的一瞬间,周乙目中冒出一阵精光,忽然,他笑了:“果真不愧是一位真正的读书人。”

“在下周太乙,自海外而来,途径剑州,观敬城兄诗词当中蕴含浑厚大气,沧桑豪迈,特来拜见,顺便求一场学术之辨。”

轩辕敬城闻言点了点头,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太乙兄客气了。”

周乙直接开门见山,道:“不知敬城兄以为,当今天下该行何制?”

轩辕敬城手捧书卷,略微思索,道:“克己奉礼,仁爱世人。”

周乙再问道:“如何仁爱?”

轩辕敬城有些意外的看向了周乙,随后,他目光落在了周乙的丹田之处,看到了两道阴阳鱼循环不息,忽的怔住了。

随后,他若有所悟,道:“原来太乙兄是为道而来。”

周乙轻轻笑笑,道:“既是为理,也是为道,人说读书到了火候,可立地成圣,敬城兄的境界离此不远矣,望能让周某不虚此行。”

“所以今日周某所来,既是为了道理,也是为了道行,若能和敬城兄论道一场,明了道理,增长道行,便是此行的最大造化。”

轩辕敬城深深呼吸,道:“太乙兄已入天象,再来便是陆地神仙,我观太乙兄据此只差半步不远了,何必假托他人之力?”

周乙摇了摇头,道:“所谓,道不辨不明,周某所行,在于博百家之长,见唯一真道,非是假他人,而是求灵机。”

轩辕敬城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那敬城便惭愧应下了。”

随后,他背手而立,道:“所谓仁爱,先是教化,首教天子,天子以教庶民,人心向善,仁人爱人,便能天下大同。”

周乙目光闪动,道:“若教不能教呢?”

轩辕敬城闭目道:“天下无不可教化之人。”

周乙道:“人性本恶,须以教化驯之,可是此理?”

轩辕敬城道:“人性本善,生而具恻隐之心,并非驯服,而是导向;子曰:以己度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周乙点头,道:“这可是佛教言论?”

轩辕敬城道:“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本是一家,教义皆在导人向善,儒家曰仁,佛家曰觉,道家曰性,都是人之本身的一点灵光,以此修行,便是人间正道。”

善恶之分,无需继续争执,他要的是灵机。

周乙微笑,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讨论下去,而是问出了第二个问题,道:“敬城兄对于张巨鹿的科举之制度如何看?是利是弊?”

张巨鹿,离阳王朝当今首辅宰相,文臣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乃治世之能臣,尤其是前不久上了一道折子,言及科举制,以八股文为朝廷选材,可谓是为天下寒门世子打开了一条朱衣之路,事暂且还未落在实处,但已是在近段时间引起了不小震荡。

这科举制度,无疑是对有古至今的世袭罔替,贵族专政的国体,要造成沉重一击。

对于这个问题,轩辕敬城思索了约莫十多个呼吸,然后道:“张巨鹿之政,虽说为天下寒士开辟从未曾有之大道,可若以八股文选材,实难堪大造,究竟是否对天下有益,此时尚不能定。”

周乙笑道:“我倒认为此政必然推行。”

轩辕敬城道:“此政可助皇权削藩,一解千年以来的王室世家专政,皇室推行,也是必然。”

周乙道:“所以张巨鹿推行此法之时,便是他九族诛灭之时。”

轩辕敬城没有否认。

这便如同八百年前的大秦国,曾有法家巨圣,以法强秦,却死于自己之法,是一样的道理。

张巨鹿推行此法成功的时候,也就是他彻底沦为天下世族敌人的时候。

周乙却是笑道:“今日我们不谈此法如何,只谈此法当中的八股文。”

“敬城兄认为此法选出之人难堪大造,可能会成为后世余毒。是以认为此法未必上佳,有弊也。”

轩辕敬城点头。

周乙平静的道:“然而,此法却是最公平之法,最中和之法,最适合这个时代之法,唯有死记硬背八股文法,才会让世家子弟和平民站在同一起点,如此,才能平衡权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