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民国之大导演(34)

于瑛彬站在电影院里,望着稀稀拉拉的观众,深深皱起了眉头。

“怎么人这么少?”

宋启星却不怎么奇怪。

“应该说,人这么少才算正常。”

他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试了一下想把腿翘起来,却因为座位之间逼仄的空间只能作罢。

“为什么这么说?”于瑛彬不服气的在他身旁的位置上坐下,目光灼灼的盯着好友,说话间带上了一丝火药味,“报纸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夸《贵妃醉车》是艺术!这么好看的电影这么少的观众明显不正常!”

宋启星有点憋屈的蜷着腿,难得像小学生那样坐的规规矩矩的。

听到好友的问题,他懒洋洋的靠在椅背上,用眼尾斜了愤愤不平的于瑛彬一眼,淡淡一笑,“你都说这是艺术了,艺术可不就是曲高和寡吗?”

于瑛彬一噎。

他瞪圆了眼睛,仿佛被踩到尾巴的猫,既愤怒又委屈,不解的呢喃道:“可是……可是这部电影真的很精彩,很感人,是可以让人记一辈子的电影啊!艺术,不也可以被雅俗共赏吗?”

想起隔壁无数国人趋之若鹜的美国大片,宋启星有些烦闷的解开一颗领口的扣子,有些无奈的回答:“《贵妃醉车》题材小众也就罢了,结局又太过悲凉,我不否认悲剧更具有艺术性,所以报纸上很多先生都在夸这部电影。但是你同时也要考虑到大众的审美趣味。比起让他们痛苦难受很容易感怀自身的悲剧,自然是轻松愉快能让他们短暂忘记悲惨现实的喜剧更受欢迎。”

宋启星抬起头,呆呆望着屋顶一处没打扫干净的蜘蛛网,“这世道,老百姓们过的太苦了,他们能得到的快乐也太少啦。所以哪怕是电影里虚无缥缈的快乐,他们都要紧紧抓住,不想放弃,这是他们的精神鸦片,你要不给他们,他们是活不下去的。”

宋启星还有没说的。

黄包车夫和落魄戏子这两个小人物的人生太普通寻常了,他们就是路边随处可见的小人物,命运随意漏下来的一粒沙就能把他们砸得粉碎。他们就是华夏无数普通人的缩影。在他们身上,每个平民百姓都能或多或少的看到自己的影子。

他们平时已经过的够苦了。好不容易奢侈一回看电影自然是来找乐子的,而不是来体会人间绝望真实的。

宋启星虽然没有说出口,但是他知道于瑛彬也明白这一点。

他只是……暂时没法接受《贵妃醉车》叫好不叫座。

于瑛彬继续愤愤不平的反驳道:“可是《待到山花烂漫时》也很好哭啊,最后不是依旧很卖座吗?”

在他心目中,《贵妃醉车》的艺术性可是超越了《待到山花烂漫时》的。不过短短的几个月,谢听澜就能有如此巨大的进步,哪怕自认自己是天才的于瑛彬,也有点自忏形秽,只能承认他不如谢听澜。

可是这样优秀的《贵妃醉车》却观众寥寥,和《待到山花烂漫时》的盛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明明在报纸上,对《贵妃醉车》的评价比对《待到山花烂漫时》的评价更高不是吗?如此多的赞誉为何却没有反馈到票房上?真是太荒谬,也太无法让他接受了。

宋启星又想叹气了。

“但是在大多数观众们看来,《待到山花烂漫时》的结局已经算得上美满了。虽然死了很多配角,但是女主角小红梅逃了出来,即将迎接崭新的充满光明的未来。这对那些和小红梅那样困守黑暗苦苦挣扎的可怜人来说,这样的结局已经具有足够振奋人心的力量,能够激励他们忍过黑暗,迎来光明。”

在此时此刻,他终于脱下了玩世不恭嬉笑怒骂的外衣,露出了悲悯、心疼的眼神。

这个国家的百姓真的太苦了。

而他明知道他们的痛苦,却什么也改变不了。

……所以他是个伪善的人。

他复杂的瞥了一眼愤懑的好友,胸腔里悄悄响起一声沉闷的叹息。

他不如于瑛彬。

他的好友有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

他是那么羡慕他,也是那么想保护他的纯洁。

于瑛彬还想说些什么,就在这时光屏亮起,电影开始了。

于是他沉默的闭上嘴,倔强的看着大屏幕。这已经是他看的第三遍了。

每一遍他都会有不同的体悟,每一遍他都会越发为谢听澜的才华而倾倒。

这样优秀的电影,为什么不卖座呢?

无独有偶,白松芳现在也有这样的疑问。

此时在他的私宅,正在举办一场小小的观影心得会,参加心得会的都是他们新兴电影协会的会员。

“我早就跟他说了,让他避开美国大片,他不听,现在吃亏了吧。”说话的人脸上带着一丝得意洋洋,也不知道他究竟在得意什么。

又有一人道:“昨天我去电影院的时候,专门问了售票员,售票员说《贵妃醉酒》的观众一场都坐不满,反观是隔壁场的美国电影《家庭大联欢》《浪漫俏佳人》都场场爆满,一票难求,都排到了两星期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