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清末之吾辈爱自由(34)(第2/4页)
妈了巴子: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点也不觉得开心,我只想让伊莱回来呜呜呜呜
小螺号滴滴的吹:可惜伊莱没有看到这一幕呜呜呜`(>▂<)`】
乐景也同样觉得遗憾。
他亲爱的朋友,走的太过匆忙,他都没有好好和他道个别。
眼下是一个多么适合喝酒庆祝的场合啊。
可是他亲爱的伊莱已经独自去了远方。
他随着人流走出法院,抬头仰望着高大的蒙眼正义女神像,突然觉得无比讽刺。
亚伯.列得这个印第安屠夫,最后却以英雄的名义入葬,无数美国人向这个倒霉死去的政客献上了无上哀思。
坏人被怀念,而好人默默无闻死去。
如此荒谬,也算是正义吗?
在他的国家,也有无数个伊莱已经死去或正要死去。
为了让华夏不变成下一个印第安,他和同学们才远渡重洋,来到了这里。
和平要靠战争实现,正义要靠鲜血维持。
……
乐景抱着一束白色野菊花,来到了伊莱的墓前,温柔一笑,“伊莱雅女士,我来看你啦!”
他盘腿坐了下来,把法庭上发生的事一五一十说给了沉睡的朋友听。
阳光轻轻吻上洁白的墓碑,暖风轻柔地拂过乐景的头发,几只百灵鸟站在枝头唱着婉转的歌谣,他亲爱的朋友在地下做一场永远不会醒来的幸福美梦。
乐景站了起来,对伊莱说:“很抱歉,你要的书,我可能会要很晚才给交给你了。”
“这是我献给你的书,所以我可能花好多年才能完成。在那之前,就劳烦你多等一会儿了,我知道,你一向很有耐心。”
乐景把野菊花放在墓前,然后朝着太阳的方向,慢慢走出了伊莱的美梦。
……
哈特福德读书俱乐部的每周一次的文学沙龙,不知不觉已经变成了《无法结婚的女人们》的讨论会。
在安妮的大力推荐下,这部刊登在马萨诸塞州孟松城的小说迅速虏获了无数绅士和女士的心,在读书圈子里激起热烈反响。
然而,让无数人遗憾的是,《无法结婚的女人们》是孟松城的周刊报纸,只在当地发行,为了尽快看到最新一期的报纸,他们只能每周派人坐火车去孟松城买报纸,来回路上就要花一天多,实在是太不方便啦!
所以在这种时候,《哈特福德文学报》的主编哈利挺身而出,承载着众人沉甸甸的期望,去找《孟松小说报》的编辑进行洽谈,商量在哈特福德转载《无法结婚的女人们》的事。
而让无数人愤愤不平的是,这个孟松小报竟然拒绝了《哈特福德文学报》的转载请求,坚持只在当地发行报纸,他们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有钱不赚的傻瓜!
当下又有很多人生气说再也不要看《孟松小说报》了!不就是一篇小说吗?有什么了不起的!
说这话的人们在三天后,发现同伴们都人手一份《孟松小说报》热烈的讨论剧情后,就灰溜溜的派仆人去孟松城买报纸去了。
是的,《无法结婚的女人们》的魅力就是这么大!
哈特福德读书俱乐部在哈特福德都很有名气,其实行严格的会员准入制度,实行的是邀请制,只有通过评审会表决的人选,才能吸纳进俱乐部。所以俱乐部里都是一些身份体面的中产阶级绅士和小姐,品味高雅,财力雄厚。
也就是说,被哈特福德读书俱乐部认可的书,都会成为中产阶级的新宠。
这部小说明明是女性小说,却以出色精彩的剧情,别具一格的人物塑造,细腻真实的情感描写,让很多绅士也爱上了这部小说。
至于女性,那就更别说了,毫不夸张的说,姑娘们简直为这本小说发了狂!
简琼斯在刊登在《康州新书报》的书评里写道:“我从未看到过这样的女性小说,这样别具一格,好似冰山崩塌露出幽深的海水,既往认知被打破,让我豁然开朗遇见更大的世界。”
“……在《无法结婚的女人们》里,婚姻并不是女性唯一且必须的选择,总有一些女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更无法结婚,但是难道就能说她们的人生到此为止,要永远被主流社会放逐吗?《无法结婚的女人们》则给出了答案——在婚姻以外,女性也可以拥有事业,也可以自己养活自己。”
“布伦特家的四个女儿,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却在婚事上多灾多难。女主角艾米丽被未婚夫退婚,声名狼藉;大姐朱蒂的丈夫死于疾病,朱莉甚至想一同殉情;三妹爱莉安娜的丈夫酗酒家暴,她只能选择离婚;而最小的妹妹夏洛蒂,则是惊世骇俗的不婚主义,是一个激进的女性活动家,主张妇女应该走出家庭进入职场……这四个女人,都因为种种原因,成为世人眼中的无法进入婚姻的‘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