坍 缩(第2/3页)

“他说的基本正确。”丁仪慢慢地把烟灰磕到干净的地毯上。

“对,对,如果丁老都这么认为……”台长高兴得眉飞色舞。

“正确到足以显示他的肤浅。”丁仪又从上衣口袋挖出一斗烟丝。

台长的表情凝固了,科学家们那边传来了低低的几声笑。

省长很宽容地笑了笑:“我也是学的物理专业,但大学毕业后这30年,我都差不多忘光了,同在场的各位相比,我的物理学和宇宙学知识,怕是连肤浅都达不到。唉,我现在只记得牛顿三定律了。”

“但离理解它还差得很远。”丁仪点上了新装的烟丝。

台长哭笑不得地摇摇头。

“丁老,我们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省长感慨地说,“我的世界是一个现实的、无诗意的、烦琐的世界,我们整天像蚂蚁一样忙碌,目光也像蚂蚁一样受到局限。有时深夜从办公室里出来,抬头看看星空,已是难得的奢侈了。您的世界充满着空灵与玄妙,您的思想跨越上百光年的空间和上百亿年的时间,地球对于您只是宇宙中的一粒灰尘,现世对于您只是永恒中短得无法测量的一瞬,整个宇宙似乎都是为了满足您的好奇心而存在的。说句真心话,丁老,我真有些嫉妒您。我年轻时做过那样的梦,但进入您的世界太难了。”

“但今天晚上并不难,您至少可以在丁老的世界中待一会儿,一起目睹这个世界最伟大的一瞬间。”台长说。

“我没有这么幸运。各位,很对不起,长江大堤已出现多处险情,我得马上赶到防总去。在走之前,我还有个问题想请教丁老,这些问题在您看来可能幼稚可笑,但我苦想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弄明白。第一个问题,坍缩的标志是宇宙由红移转为蓝移,我们将看到所有星系的光谱同时向蓝端移动。但目前能观测到的最远的星系距我们有200亿光年,按您的计算,宇宙将在同一时刻坍缩,那样的话,我们要过200亿年才能看到这些星系的蓝移出现。即使最近的半人马座,也要在4年之后才能看到它的蓝移。”

丁仪缓缓地吐出一口烟雾,那烟雾在空中飘浮,像微缩的旋涡星系。“很好,能看到这一点,您有点儿像一个物理系的学生了,尽管仍是一个肤浅的学生。是的,我们将同时看到宇宙中所有星系光谱的蓝移,而不是在从4年到200亿年的时间上依次看到。这源于宇宙大尺度范围内的量子效应,它的数学模型很复杂,是物理学和宇宙学中最难表述的概念,没有希望使您理解。但由此您已得到第一个启示,它提醒您,宇宙坍缩产生的效应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您还有问题吗? 哦,您没有必要马上走,您要去处理的事情并不像您想象的那样紧迫。”

“同您的整个宇宙相比,长江的洪水当然微不足道了。但丁老,神秘的宇宙固然令人神往,现实生活也还是要过的。我真的该走了,谢谢丁老的教诲,祝各位今晚看到你们想看的。”

“您不明白我的意思,”丁仪说,“现在长江大堤上一定有很多人在抗洪。”

“但我有我的责任,丁老,我必须回去。”

“您还是不明白我的意思,我是说大堤上的人们一定很累了,你可以让他们也离开。”

所有的人都惊呆了。

“什么……离开?!干什么,看宇宙坍缩吗?”

“如果他们对此不感兴趣,可以回家睡觉。”

“丁老,您真会开玩笑!”

“我是认真的,他们干的事已没有意义。”

“为什么?”

“因为坍缩。”

沉默了好长时间,省长指了指大厅一角的那个古老的星图盘说:“丁老,宇宙一直在膨胀,但从上古时代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宇宙没有什么变化。坍缩也一样,人类的时空同宇宙时空相比,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除了纯理论的意义外,我不认为坍缩会对人类生活产生任何影响。甚至,我们可能在1亿年之后都不会观测到坍缩使星系产生的微小位移,如果那时还有我们的话。”

“15亿年,”丁仪说,“如果用我们目前最精密的仪器,15亿年后我们才能观测到这种位移,那时太阳早已熄灭,大概没有我们了。”

“而宇宙完全坍缩要200亿年,所以,人类是宇宙这棵大树上的一滴小露珠,在它短暂的寿命中,是绝对感觉不到大树的成长的。您总不至于同意互联网上那些可笑的谣言,说地球会被坍缩挤扁吧!”

这时,一位年轻姑娘走了进来,她脸色苍白,目光暗淡,她就是负责维修巨型显示屏的工程师。

“小张,你也太不像话了!你知道这是什么时候吗?!”台长气急败坏地冲她喊道。

“我父亲刚在医院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