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地下的魔鬼(第2/3页)

“刘博士,别把地下的魔鬼放出来!”

“你觉得我们现在还能放弃?”刘欣笑着摇摇头,然后转向站在旁边的李民生。

李民生说:“根据你的吩咐,我们第六遍检查了所有的地质资料,没有问题。昨天晚上我们还在某些敏感处又加了一层帷幕。”他指了指屏幕上帷幕圈外的几个小线段。

刘欣走到点火电极的开关前,当把手指放到红色按钮上时,他停了一下,闭起了双眼像在祈祷,他嘴动了动,只有离他最近的李民生听清了他说的两个字:

“爸爸……”

红色按钮按下了,没有任何声音和闪光,山谷还是原来的山谷,但在地下深处,在上万伏的电压下,点火电极在煤层中迸发出雪亮的高温电弧。投影屏幕上,放置点火电极的位置出现了一个小红点,红点很快扩大,像滴在宣纸上的一滴红墨水。刘欣动了一下鼠标,屏幕上换了一个画面,显示出计算机根据“地老鼠”发回的信息生成的燃烧场模型,那是一个洋葱状的不断扩大的球体,洋葱的每一层代表一个等温层。高压空气泵在轰鸣,助燃空气从多个钻孔汹涌地注入煤层,燃烧场像一个被吹起的气球一样扩大着……1小时后,控制计算机启动了高压水泵,屏幕上的燃烧场像被刺破了的气球一样,形状变得扭曲复杂起来,但体积并没有缩小。

刘欣走出了帐篷,外面太阳已落下山,各种机器的轰鸣声在黑下来的山谷中回荡。300多人都聚集在外面,他们围着一个直立的喷口,那喷口有一个油桶粗。人们为刘欣让开一条路,他走上了喷口下的小平台。平台上已有两个工人,其中一人看到刘欣到来,便开始旋动喷口的开关轮,另一人用打火机点燃了一个火把,把它递给刘欣。随着开关轮的旋动,喷口中响起了一阵气流的嘶鸣声,这嘶鸣声急剧增大,像一个喉咙嘶哑的巨人在山谷中怒吼。在四周,300多张紧张期待的脸在火把的光亮中时隐时现。刘欣又闭上双眼,再次默念了那两个字:

“爸爸……”

然后他把火把伸向喷口,点燃了人类第一口燃烧气化煤井。

“轰”的一声,一根巨大的火柱腾空而起,猛蹿至十几米高。那火柱紧接喷口的底部呈透明的纯蓝色,向上很快变成刺眼的黄色,再向上渐渐变红,它在半空中发出低沉强劲的呼声,离得最远的人都能感觉到它汹涌的热力;周围的群山被它的光芒照得通亮,远远望去,黄土高原上出现了一盏灿烂的天灯!

人群中走出一个头发花白的人,他是局长,他握住刘欣的手说:“接受我这个思想僵化的落伍者的祝贺吧,你搞成了!不过,我还是希望尽快把它灭掉。”

“您到现在还不相信我?!它不能灭掉,我要让它一直燃着,让全国和全世界都看看!”

“全国和全世界已经看到了,”局长指了指身后蜂拥而上的电视记者,“但你要知道,试验煤层和周围大煤层的最近距离不到200米。”

“可在这些危险的位置,我们连打了3道防火帷幕,还有好几台高速钻机随时处于待命状态,绝对没有问题的!”

“我不知道,只是很担心。你们是部里的工程师,我无权干涉,但任何一项新技术,不管看上去多成功,都有潜在的危险,这几十年中在煤炭行业这种危险我见了不少,这可能是我思想僵化的原因吧,我真的很担心……不过,”局长再次把手伸给了刘欣,“我还是谢谢你,你让我看到了煤炭工业的希望,”他又凝望了火柱一会儿,“你父亲会很高兴的!”

以后的两天,又点燃了两个喷口,使火柱达到了3根。这时,试验煤层的产气量按标准供气压力计算已达每小时50万立方米,相当于上百台大型煤气发生炉。

对地下煤层燃烧场的调节全部由计算机完成,燃烧场的面积严格控制在帷幕圈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且界限稳定。应矿方的要求,多次做了燃烧场控制试验,刘欣在计算机上用鼠标画一个圈,圈住燃烧场,然后按住鼠标把这个圈缩小,随着外面高压泵轰鸣声的改变,在1个小时内,实际燃烧场的面积退到缩小的圈内。同时,在距离大煤层较近的危险方向上,又增加了两道长200多米的防火帷幕。

刘欣没有太多的事可做,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接受记者采访和对外联络上。国内外的许多大公司蜂拥而至,对这个项目提出了庞大的投资和合作意向,其中包括像杜邦和埃克森这样的巨头。

第三天,一个煤层灭火队员找到刘欣,说他们队长要累垮了。这两天阿古力带领灭火队发疯似的一遍遍地搞地下灭火演习;他还自作主张,租用国家遥感中心的一颗卫星监视这一地区的地表温度;他自己已连着3夜没睡觉,晚上在帷幕圈外面远远近近地转,一转就是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