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第2/6页)

根据斯大林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目前的英国“已经不再具备资格作为一个国家而存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这个岛屿将会取代西伯利亚,成为苏维埃祖国安置各种罪犯和坏分子的流放地。中央目前已经启动第一个流放计划,准备从红军近年来作战的土耳其、阿富汗、伊朗,以及苏联国内在二战期间爆发过叛乱的高加索地区,还有国内的几个重罪犯惩戒营里,流放五十万阶级敌人到大不列颠岛上去。同时,红军和各国友军在战争时期俘获的十五万名黑人战俘,由于南非白人当局拒绝接受遣返的缘故,也被释放到了英国本土。此外,那些要求返乡的英国白人战俘,还有无处释放的印度战俘,同样正在陆续遣返回大不列颠岛的途中。

除此之外,基于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利益共享原则,克里姆林宫还决定针对全世界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向大不列颠岛流放死刑犯、重罪犯和政治犯的权力。但是,似乎是由于时间和路程的关系,目前整个欧洲只有法国政府向不列颠流放了一百多名触犯严重盗窃罪的吉普赛人。总之,有理由相信,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如此大批量的人力资源补充之后,不列颠的全面荒废状况将会迅速得到扭转,再一次被人类开发起来。

社会科学院的同志还表示,目前这种状态下的大不列颠岛,已经成为了一个绝妙的世界人种博物馆,一个观察各个不同信仰、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诸多民族,在杂居情况下能否实现和睦共处、互相融合的社会科学实验基地。该实验显示出的结果,对全世界各国的未来建设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另外,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在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五日,曾向克里姆林宫正式提出申请,希望能够在大不列颠岛上获得一块土地,建立一个犹太自治城邦,用于安置那些习惯了欧洲的生活,不适应巴勒斯坦严酷气候的犹太人。对此,克里姆林宫在研究考虑之后表示,可以把英格兰的约克郡划给犹太复国主义组织,建立一个自由市。但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更希望获得辐射污染较少的康沃尔半岛,目前该问题仍在反复磋商之中。

作为英国的邻居,爱尔兰虽然躲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之中依旧受创惨重。地面战争的破坏,原子弹的核打击,气候异常导致的粮食绝收,还有海洋渔业的大幅度减产……英国人在这几年经受的各种浩劫,爱尔兰差不多同样也经受了一遍。等到战争最终结束的时候,即使算上了新收复的北爱尔兰地区人口,爱尔兰全国的总人口依然减少到了二百万左右,而且至少有超过一半的幸存者存在着营养不良。

但无论如何,在战争时期的爱尔兰,至少有一个政府能够调配资源、避免浪费、组织生产自救运动,并且能够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进口一些食品和争取少量援助。相比于同一时期完全陷入孤立锁国和无政府状态的英国,爱尔兰的情况还是要好得多。到一九四九年的时候,爱尔兰已经初步恢复了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并且重建了覆盖所有国民的食品配给制度,基本可以保证国民不再大规模地被饿死。

按照克里姆林宫的战后规划,中央将大不列颠岛的威尔士地区划归爱尔兰负责占领和管理。但由于爱尔兰当局的财政极度窘迫,国内百废待兴,这一占领计划目前依旧停留于纸面,爱尔兰军队仅仅在马恩岛和威尔士西南部的米尔福德港分别象征性地驻扎了一个营,然后大肆宣传,以此来稍稍提振民心和士气。

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这三个低地国家,在战争之中同样损失惨重,著名的荷兰拦海大堤被炸开,水都阿姆斯特丹等大城市遭遇核爆。六百万人死于战乱、核爆和饥荒,四百万人被迫迁移到西伯利亚。虽然如今已经进入了战后重建阶段,但光是在荷兰就有至少四万公顷的耕地、牧场被海水浸没和盐碱化,此外还有一部分土地遭受核污染,农田水利设施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因此战后的农牧业恢复生产工作也是阻力重重,即使在疏散和迁徙了如此之多的人口之后,低地国家迄今的食品自给率依然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

作为跟英国并驾齐驱的老牌资本主义殖民强国,法兰西共和国在经历了十年战争和革命,以及两年多的灾荒之后,国内总人口从战前的四千一百万跌落到了大约两千一百万,一百多万人逃亡南非和美洲,三百多万人迁徙到了西伯利亚。包括首都巴黎,重要海港波尔多、马赛和土伦在内的一系列大城市被夷为平地。全国工农业生产陷入崩溃,铁路、航运、通讯几乎完全停摆。地方上普遍匪徒四起、流民遍地、治安崩坏。社会主义法国的临时政府目前滞留于意法边境的尼斯城,仅能勉强对全国大约百分之三十的领土进行有效统治,其余地区豪强林立、军阀混战,俨然一副中世纪领主割据的模样,战后重建工作迄今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