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四方乱云起(上)(第2/3页)
按照卢象升的估算,湖广行省纸面上应该存在的十七万三千六百卫所军,在扣掉那些虚报和逃亡的家伙,并且剔除那些老弱病残之后,实际上能够从中找出三四千个壮丁就算不错了——注意,仅仅是壮丁!而不是士兵!因为这些所谓的世袭军户,自从生下来就完全没有受过任何的军事训练!
不仅这二十万士兵仅仅只存在于纸面上,湖广行省库存的各种武器装备,也同样仅仅只存在于纸面上——不同于进行过抗倭战争的东南沿海,好歹还遗留有一些当年戚继光用过的火器。湖广行省自从大明开国以来就基本太平无事,所以卢象升在襄阳和武昌的武库里翻检了很久,都没弄到一门能用的火炮,只找出一些锈蚀腐坏得不像样的刀剑、马鞍和铁枪头,以及若干杆根本没人敢用的超劣质鸟铳:那枪管居然是用铁片拼起来的,不要说装药开火了,只要用力在空中挥舞几下,就会像玻璃一样噼里啪啦地碎开……
总的来说,整个湖广行省真正有一点战斗力的部队,就只有湘西和湘黔川边境的那些土司兵了。其中以石柱女将秦良玉的白杆兵最为闻名。可问题是,在之前北京沦陷的灾难之中,朝廷把足足九千白杆兵都丢在了北直隶,连白杆兵的现任主将,秦良玉的侄子秦翼明,都在战乱中生死不明……
且不说秦良玉会不会因此对朝廷迁怒,就算她依然忠心耿耿,可石柱毕竟只是一个土地贫瘠、人口有限的小地方,在战死了这么多青壮之后,秦良玉还能拿出多少兵马来勤王呢?至于其他的土司,素来叛乱不断,对朝廷的忠心都很可疑,远不如秦良玉的白杆兵那么可靠,即使他们肯出兵助战,卢象升都不太敢用——万一这帮没节操的混账,在私下里偷偷联络南京逆臣,然后临阵倒戈了可怎么办?
因此,在来到武昌之后,崇祯皇帝和卢象升发现他们什么都得从头做起——由于湖广行省的军户里只有三四千可用的壮丁,所以至少还有几万士兵的缺额要重新招募和训练;为了装备这支部队,一切的军械都需要重新打造;战船是来不及造了,只能征发商船和客船进行改造……满朝文武都知道留都南京是何等的虎踞龙盘、高城固垒,光靠卢象升的一万多天雄军和王斗的几千宣府边军是绝对啃不下来的。所以这个流亡朝廷也难得地慷慨了一把,将之前在洛阳抄没的福王府财宝,还有从湖广行省官宦缙绅那里勒索到的“捐助”,统统都投入到了整军备战上。反正只要打进了南京,抄了那些东林党的家,就什么都有了!
但即使有了如此充裕的军费,想要练出一支可战之兵也绝非易事。以手工业时代的落后生产力,光是给一支数万人的大军制造兵器甲胄,就需要很长时间……在整天忙得一片焦头烂额之余,卢象升和王斗偶尔也会觉得有些庆幸:亏得南京伪帝的反应同样迟钝,如果那边趁着湖广行省极度空虚的机会,从南京派一支精兵溯流而上、偷袭武昌的话,整个湖广行省的局面都很可能为之土崩瓦解!
幸好,这预想中最糟糕的场面,总算是没有出现……
……
与此同时,武昌城内的崇祯皇帝行宫里,也是唾沫横飞,喝骂连连……
“……反了!反了!把这个目无君上的狂生,速速给朕拖出去!”
伴随着穿越版崇祯皇帝在御座上的又一声大喝,那个正在殿上大放厥词的老学究,立刻就被两个早已不耐烦的锦衣卫一左一右的架了出去,但还是依稀从门外传来几句“有辱斯文”之类的骂声。
自从崇祯皇帝的御驾驻跸在武昌城之后,各式各样不得志的穷秀才酸夫子,顿时就跟雨后的蘑菇一样,在行宫门前冒出来一波又一波,其中甚至包括几个一直泡在行院里写小曲的斯文败类,一个个都嚷着要觐见皇帝。这些人之中,有一小部分是真心实意来谋个差事,但绝大多数却是怀着一步登天的白日梦。
中国的朝廷制度发展到了明代,关于如何求见皇帝的程序已经非常完善了,若放在其他时候,一般人想要觐见皇帝恐怕是非常困难的,而且也风险不小,按照几率来算,这帮酸丁能够出现在皇帝面前的可能性,通常在百分之零点一以下。无奈如今的朝廷正处于流亡状态,天晓得还能够管得了几个省。为了表示亲民和笼络人心,崇祯皇帝不得不捏着鼻子接见了一部分人……然后差点被气破了肚皮。
总的来说,这些人的觐见目的,基本上都可以归类为自我推荐,还有极少数是司法上诉,也就是告御状。至于具体的内容则是五花八门,其中大部分在皇帝看来都非常之荒诞。更要命的是,如果这帮满口之乎者也的酸子,能够正正经经地对平叛战略、政治改良之类的国家大事,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那么就算这些建议再怎么不科学,皇帝陛下至少也不会很生气——他在穿越之前,也没少在网络论坛上看过各种脑残帖子,权当是个乐子就好。顺便也可以了解一下明代知识分子的平均脑残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