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京师大乱斗(中)(第2/4页)
不等范文程说完,洪承畴便打断了他:“……做梦!洪某虽然不才,也不会背弃朝廷,做那粗鄙蛮夷的走狗!大丈夫纵然不能力挽狂澜,也不过是慷慨一死以报君王罢了!”
“……呵呵!大人此刻还在一心为那崇祯小儿效忠,真是难得!”范文程不住地摇头,“……只是,我大金已得天下之气运,平蒙古,破朝鲜,过长城,入京畿,兵锋所至,无不望风披靡。八旗铁骑横扫中原指日可待。而明国却是朝纲混乱,奸佞当道,外无可战之兵,内无栋梁之臣,纵有若干义士忠君报国,又能如何?这大明国的上上下下已然烂透了,总督大人纵有奇才,能挽狂澜于既倒乎?即知不可,又何必苦苦挣扎,螳臂当车呢?吾主乃旷古罕有之明君,惜才爱才,曾云洪大人若能来投,必赏以公侯之位……”
洪承畴再次便打断了他的话,“……范先生,朝廷固然有些失德之处,但建奴又是如何呢?还不是一样虚伪暴虐?!奴贼撮尔小邦,本为我朝看门狗尔,不想竟利欲熏心,企图以蛇吞象!当年努尔哈赤起兵造反,言七大恨。其中最重一条便是李成梁害死其父,可此事李成梁纵有过,亦为尼堪外兰挑唆,朝廷后来也知道了实情,无比痛心,并厚加优抚,亦将尼堪外兰交给努尔哈赤处死。若说仇恨,到此也当罢了!而努尔哈赤却是狼子野心,以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旧账为借口,图谋不轨,一心谋夺我大明辽东江山。皇太极即位后更是累番入寇北直隶,戕我人民,淫我子女,毁我田庄,坏我城池!洪某身为华夏子民,如何能看着胡元乱华近百载的惨剧,再次在中土上演?范先生,你身作汉人,却为异族为虎作伥,戕害自己同胞,如今又来劝我背弃祖宗,做这不忠不孝之人。哼!道不同不相为谋!”
“……总督大人心系天下,鄙人甚是感佩。只是,如今北京已成孤城,明廷覆亡在即,大人的一己之力,又能奈何得了天下大势?吾主一向爱民如子,我大金更是内外皆有清名,国势蒸蒸日上,一统天下不过早晚之事!大人即以天下黎民为念,却又断然与大汗为敌,岂不是拖延战事,使百姓更遭战乱之苦?大人若是归顺我主,协助我朝天下一统,而后百姓方得安居乐业,大人亦可名垂青史啊!”范文程摇头叹息道。
“……岂不闻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胡元乱华之罪孽,历历在目!范先生却心生幻想,呵!幼稚!”
“……大人此言差矣!胡元无道,这正是吾皇深以为戒的……八旗铁骑入关,虽有若干杀孽,只是洪兄可曾想到,大明的皇上听谗言,诛忠臣,尽失民心,弄得民怨载道,就算没有女真八旗吊民伐罪,那陕西的流寇、山东的闻香教妖人、还有南方福建的叛将,不也是汉人?那叛将黄石还曾是天启帝的爱将,明国的常胜勇士,如今不也照样扯旗讨伐朝廷了?这就是因为大明的气数已尽,各路豪杰都在顺应天意啊!”
“……哼!一派胡言,强词夺理!”话虽如此,洪承畴却皱起了眉头,一时陷入沉思。
范文程见此话貌似有效果,便乘胜追击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尽义,所以仁至。我辈士人读圣贤书,所学何事?不就是辅佐明君,安定天下么?可是你想想,那崇祯皇帝自从登基之后,又为天下人做了什么?不过是敲骨吸髓的苛捐杂税而已!良禽择木而栖这个道理,洪大人应该还是明白的吧……”
总之,范文程对着洪承畴是好话说尽,百般的伏低做小。但洪承畴却依然一直是横眉冷对,语中带刺,貌似完全没有软化的意思。就连站在帐外的皇太极,都听着感觉有点泄气了。
但是,当范文程离开营帐,向皇太极汇报劝降任务的时候,却胸有成竹地说道:“……大汗,依臣之见,洪承畴的心思已经动摇了,他是不会舍得去死的——如果他当真是一心想要寻死的话,那么在被俘的时候就可以挥剑自裁,被俘之后也可以绝食自尽,但洪承畴都没有这样做……相反,他自从被俘以来,吃喝如常,可知其并无求死之心,既非求死,便是求活。眼下若是要求活,岂能不降?”
“……可他分明还没有任何投效和归顺的意思啊?”皇太极困惑地问道。
“……唉,陛下,越是人才,劝降起来就越是麻烦。不下足了水磨工夫,如何能让国士投效?”
范文程解释说,“……洪承畴乃极傲气之人,以文人之身,统领大军扫荡西北流寇,智勇双全,威名卓著。又并非与圣上正面对垒之时落败,而是因为偶然兵变,意外为我所破,故而难免有些不甘心,却也在情理之中。何况,明国之倾颓,世所共见,难道此睿智之人,便能视而不见?洪承畴此刻不降,主要倒不是为了什么华夷之见,而是一来心中不服气,二来还有所幻想,觉得北京城未必会陷落。陛下若能破格召见,使其得睹天颜,再温言招揽,想必更能动摇其心。待他日北京一破,再行劝降,便更有把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