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节 P-51“野马”
不得不说穆德·扎里耶夫村长带队的帕坦人们准备的东西十分完备,也对未来发展携带了更多的预备,原车队中近三分之一的车辆都是装载各式各样的物资,特别是前苏联生产的嘎斯大卡车,虽然老旧,可是动力性却一点都不弱,装载能力更是惊人。
虽然进入山区后,卡车已经无法适应道路,很多物资只能就近处理埋藏,如果再运回来,整个宝石谷的建设发展将会更加迅速。
所幸的是带进山谷内的这些物资,足够让林默把这架P-51给修复。
倒入了一定的汽油和提高辛烷值的汽油添加剂,汽车用的汽油和航空汽油的最大区别不仅仅在于辛烷值,还有挥发性和容许蒸气压范围的区别。
P-51的活塞式发动机如果使用汽车汽油,可能会在燃油管道出现管道气泡现像,专业术语叫作“气锁”,会引起发动机燃油供应中断,这一方面需要特别检查,避免阻塞,确保燃油压力和流量正常。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林默专门多加装了一个压力表。
使用汽车用的汽油结果就是会影响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原本可以飞到最大时速700多公里,现在就只能飞到600多公里。
至于原机载的摄像机什么的,全部拆掉减轻重量,保证这架沉重的P-51D在焕发新生时有足够的灵活性。
结合现有的机载通信设备,林默直接抛弃掉了原有的通信电子系统,直接采用了现代化的通信设备,拼拼凑凑的结果直接造成了驾驶舱内仪表台上完全大变了样。
这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修复,更多的是改装,把一架P-51在不涉及到气动力外形的基础上,用现代化的设备进行武装起来,还加装了小块的液晶屏。
驱动程序完全是金币这家伙的作品,这家伙平时就在身上藏了超大容量的存储芯片,加上本身的特殊体质,随身携带的电子元件因为自身体质的天然屏蔽效果没有受到任何电磁脉冲的影响。
雇佣军首领艾比克的手下,帕坦小伙子库尔哈克又来了一趟,把收集起来的子弹和一些武器送过来,从帕坦人手里搜集到的12.7毫米子弹里有不少因为规格不统一而无法通用,规格通用的也只够穿了两条可散式弹链。
幸运的是孩子们手里攒了不少可散弹链的金属片,省了林默不少功夫。
阿富汗是个百战之地,号称帝国之墓,谁来打谁倒霉,苏联人来过,德国人来过,美国人也来过,在民间遗留下了大量的弹药,也成了阿富汗国内混战不休的隐患。
好么,似乎又是真主安拉的旨意。
真够巧合的,美国的老式飞机用上了美国的新子弹,也算是旧瓶装新酒吧。
若不是发此,林默又该为弹药而发愁了。
只能勉强供应两台12.7毫米口径勃朗宁重机枪开火,另外四架,只能全部卸载掉,就算是减负了。
两个机翼的机枪位空出来的位置里,先填进去的是两挺俄制PKM通用机枪,九成新,7.62毫米口径子弹倒是一点都不缺,缺陷就是只有不可散式的弹链,只能各装100发的弹链,对排弹口处理下,加了一个盒子进行自动收集,否则机翼下面就只能曝露出一条长长的链式弹链,一直到打完100发才能抛弃掉,实在有些有碍观瞻,对飞行也不安全。
PKM通用机枪与AK系列突击步枪、SVD(德拉贡诺夫)狙步枪组共同组成战场三头死神,有效射程1000米,应用于P-51“野马”上替代12.7毫米口径勃朗宁重机枪,也算是马马虎虎的够用,只用来对地攻击却是绰绰有余。
当然,准头什么的,几乎是没有了,不用指望P-51“野马”能够打出歼-10“猛龙”那种准确度,原本六支勃朗宁机枪编织出来的密集弹幕就是为了弥补精准度和散布面积不足的缺陷而设计的。
因为不考虑空战需要,这样严重削弱后的火力勉强应付对地攻击的需要。
为了节约有限的载弹量,特地制作了几个小机构安装进两翼的机枪舱内,每次扣动扳机,首先使用的一对原装勃朗宁机枪,勃朗宁的子弹消耗完后才轮到那一对新加入的PKM机枪。
这样林默只能打点射,否则一会儿功夫消耗完了弹药,这架“野马”就变成了摆设。
P-51机翼下方还是以挂载炸弹为主,虽然可以改装挂载RPG-7火箭弹,可是实战意义不大,俯冲轰炸也算是“野马”的一大亮点之一。
炸弹制作对林默来说不算什么问题,只要计算好重心,丢下去可以碰撞到引信就可以。拿迫击炮弹改装是最好的主意。
与林默正在天然的机库山洞里忙碌的修复改装P-51“野马”,山谷内帕坦人营地内充满了肃杀的临战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