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第一节(第7/8页)

  曹彬特别带着程心来到城市的边缘,就是太空城的球壁。球壁上没有任何建筑物,也没有土壤等内衬,处于城市刚建成时的毛坯状态,在小范围内看不出弧度,像一片广阔平坦的广场。建筑密密麻麻地悬浮在上空,把斑斓的光影投射到“广场”上。程心看到,内壁上布满了涂鸦的画作,一直延伸到目力所及的远方。这些画色彩浓烈,狂野奔放,想象汪洋恣意,在变幻的光影中像活了一样,仿佛是从上方飘浮的城市沉淀下来的梦幻。

  曹彬没有带程心继续深人城市,因为据他说市中心地带的社会秩序很乱。城里常常发生黑帮火并,前几年的一次冲突竟击穿球壁,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泄漏事故,后来,仿佛形成了某种不成文的约定,这些冲突只在城市中心区域发生。

  曹彬还告诉程心,联邦政府投人了大量的财力在太平洋一号上建立社会福利.尽管在这里居住的六百多万人大部分没有工作,但也能保证基本的生活。

  “如果黑暗森林打击到来,这里怎么办?”程心问。

  “只有毁灭,城市没有推进器,就是有也不可能推进到阴影区与木星成并行运行状态。看这些,”曹彬指指空中飘浮的大群建筑,“如果城市加速.这一切会撞到球壁上,导致球壁破裂,那时城市就会像一个漏了底的袋子。如果打击警报出现,只有把这里的人紧急疏散到别的太空城中去。”

  在离开时,程心透过太空艇的舷窗感慨地看着悬浮的永夜之城。这是贫穷和流浪的城市,却也拥有色彩万千的生活,像一幅失重状态下的《清明上河图》。

  她知道,与上一个时代相比,掩体世界远不是理想社会,向太阳系边缘的大移民使得早已消失的一些社会形态又出现了,但这不是倒退而是螺旋形上升,是开拓新疆域必然出现的东西。

  从太平洋一号出来后,曹彬还带程心看了几座特异构型的太空城,其中距太平洋一号较近的是一座轮辐状城市,就是程心六十多年前曾经到过的地球太空电梯终端站的放大版。程心对太空城未全部建造成轮辐状一直不太理解,因为从工程学角度来看,轮辐状是太空城最理想的构型,建造它的技术难度要远低于整体外壳构型的太空城,建成后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抗灾能力,而且便于扩建。

  “世界感。”曹彬的回答很简单……

  “什么?”

  就是身处一个世界的感觉。太空城必须拥有广阔的内部空间.有开阔的视野,人在里面才能感觉到自己是生活在一个世界中。如果换成轮辐构型,那人们将生活在一圈或者几圈大竹子里,虽然内人面积与整体外壳构型的太空城差不多,但里面的人总感觉是在飞船上。”

  还有一些构型更为奇特的太空城,它们大多是工业或农业城市,没有常住人口。比如一座叫资源一号空城,长度达到一百二十千米,直径却只有三十千米,是一根细长的杆子,它并不是绕自己的长轴旋转,而是以中点为轴心翻着筋斗。这座太空城内部是分层的,不同层域的重力差异极大.只有少数几层适合居住,其余部分都是适合不同重力的工业区。据曹彬说,在土星和天王星城市群落,两个或几个杆状太空城可以自中部绞结在一起.形成十字形或星形的组合体。

  掩体工程最早建成的太空城群落是木星和土星群落,在较晚建设的天王星和海王星群落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太空城建设理念,其中最重要的是城市接口。在这两个处于太阳系遥远边缘的群落中,每座太空城都带有一个或多个标准接口,可以相互对接组合,组合后的城市居民的流动空间成倍扩大,有着更好的世界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连通后的大气和生态系统成为一个整体,运行状态更为稳定。目前的城市对接方式一般为同轴对接,这样对接后可以同轴旋转,保持对接前的重力环境不变。也有平行对接或垂直对接的设想,这样可以使组合后的城市空间在各个方向更为均衡,而不仅仅是同轴组合的纵向扩展,但由于组合体共同旋转将使原有的重力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所以没有进行过实际尝试。

  目前,最大的城市组合体在海王星,八座太空城中的四个同轴组合为一体,形成一个长达两百千米的组合城。在需要的时候,比如黑暗森林打击警报出现时,组合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分解,以增强各自的机动能力。人们都抱有一个希望——有一天能够使每个城市群落中的所有太空城合为一体,形成四个整体世界。

  目前,在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背阳面,共有六十四座大型太空城,还有近百座中等和小型太空城以及大量空间站,在由它们构成的掩体世界中,生活着九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