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四章 较劲的华北运动会(第2/4页)
“那我就直说了吧。你从天津过来,应该知道长城那边的情况并不乐观,现在南京已经派人去跟日本和谈了,估计热河是铁定要丢掉的,能保住冀东就不错了,不知道这次又要签什么丧权辱国的条约!”
郝更生满是失落的长叹一口气,接着道:“除此之外,江西那边的局势也不客观,国府大佬亲自坐镇南昌指挥,结果被人家灭了两个整师,连师长都被抓了。你说这北边打不过日本人也就罢了,南边也打不过……哎!”
陈强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作为民国的一号人物,亲自坐镇前方指挥战斗,结果却吃了大败仗,这的确是挺丢面子的,不知道有没有骂上几句“娘希匹”。
郝更生则接着说道:“正是因为前线吃了败仗,所以南京的高层才需要粉饰太平,正好这个时候,你送上门来了。”
陈强瞬间明白过来,自己在这个关口来到南京,恰好成为了南京方面转移焦点、粉饰太平的一项工具。
外战输了,内战也输了,这种事情要是被大肆宣扬出去的话,对于南京方面的威信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对于南京的高层们来说,外战输了还是其次,大不了就是丧权辱国、割地赔款,而他们依旧是位高权重。但内战输了的话,那就真的要命了,到时候这些高层们会被赶下权力的宝座。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报纸上对于东北的情况往往会进行比较真实的报道,而江西方面的战况,向来是报喜不报忧,因为南京要维护自己的权威。
然而很多有识之士早已经看明白了,江西那边已经打了那么多年,都已经发动四次“围剿”了,要是真的像报纸上说的那样,南京节节胜利的话,何必打到现在,何必不断的增兵,大佬又何必闲着没事总朝南昌跑。
南京政府希望转移民众的视线,希望粉饰出一个太平盛世的样子。所以一丁点的成就,都会吹嘘成巨大的胜利,比如当年的关税自主,比如收回天津的比利时租界。
然而自从“九一八”之后,失败的消息一个接一个的传来,南京方面就是想吹也没的吹了。
1933年的年初,长城抗战节节败退,江西方面也是连连失利,恰好在这个时候,陈强送上门来,对于南京方面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雨!
政治、经济、军事,这些都没得吹,那只能吹体育,只能吹陈强了!
于是乎各个政府部门“从我做起”,纷纷开始邀请陈强进行先进事迹报告会,而南京报纸上的内容,也都是陈强给各个机关做先进事迹报告会的消息。
……
交通部的报告会当中,交通部的朱部长亲自出席。
陈强笑盈盈的将一个精致的木盒递给朱部长,同时开口说道:“朱部长,这是我的自传,是我送给您的礼物。”
陈强说着打开了木盒,露出的自传的封面,然后陈强轻轻打开封面,里面写着“赠朱部长,祝身体健康、阖家幸福!陈强。”等几个大字。
朱部长微微一愣,然后双手接过了木盒,他没想过陈强这个二十岁还不到的年轻人,竟然还有自传!
“这是什么世道啊,我都是四十岁的人了,还没有自传呢!他一个二十岁不到的小青年,竟然都出了自传!”朱部长心中暗自吐槽道。
在这种场面,陈强赠书,朱部长就算是不想要也得接着。而且朱部长还得连连道谢,很违心的说一句:“我一定会仔细拜读。”
然后接下来的签名售书环节,自然也就简单多了。
你们交通部的部长都说了,回去以后要“仔细拜读”,那你们这些交通部的小弟们要不要拜读啊?
那是肯定的啊,领导都在看的书,做下属的要是不看,怎么能正确理解领导的指示呢?怎么能跟领导保持同步呢?
哪怕是领导不打算看书,只是拿回家收藏起来,那你们这些小弟们,是不是也应该跟领导保持统一步调呢?是不是也应该买一本回去收藏一下呢?
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买不买,而不是买回去看不看。你买了,未必算是拍领导马匹,但至少是表示了一种态度,至于买了看不看,那就无所谓了。
这些吃公家饭的人,对于官场的生存规则还是很了解的。遇到这种事情,哪怕你是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也得买一本回去。
这有点像是单位组织的捐款活动,你掏钱捐款,是没有人会记住你的,但是你一分钱不掏的话,同僚或者领导肯定会记住你的。当然,这不会是什么正面的印象。
机关单位这种地方跟私营企业毕竟是不一样的,机关单位的生存规则不是特立独行,而是随波逐流。那个表现的最特别、最与众不同的人,往往也是最容易受到排挤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