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加冕(第2/3页)

一路祭祀下来,已近晌午。

中午略微休息一下,下午,欧阳朔又要接见两拨重要的客人。

第一拨,就是山蛮各部的族长。

定居在廉州境内的山蛮部落,共计二十四个,总人口达到七八万人。大大小小的部落,散居在廉州广袤的土地上,系廉州百姓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年刚过,各族的族长,就带着礼物,赶来觐见君侯。

觐见的地点,安排在正殿,行政署长范仲淹作陪。

族长们千里迢迢赶来山海城,当然不只是为了送礼。

他们还有其他的诉求。

除了东郊第一批山蛮定居点,其他的山蛮部落,迁居廉州盆地的时候,已经错过去年第二季水稻的种植。

缺粮,是各族共同的难题。

此前,欧阳朔已经承诺,由领地粮仓,借粮给各族,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等到来年第一季水稻收割之后,各部落再将粮食,统一还给粮仓。

因此,自年前开始,各山蛮部落就在当地农业司的指导下,开垦农田,兴修水利,为来年的耕种,提前做好准备。

沿友谊河和泅水河一带,水源充沛,土壤肥沃,沿河的荒地,几乎都被开垦为农田。短短一个冬天,廉州郡就增加数百万亩的良田。

因为人口的急剧增加,仅廉州之战,就增加五六万人口。更不用说,拿下草原之后,还有一大批的牧民,等着领地养活。

草原联军攻打山海城的诱因,可不就是因为草原缺粮吗?

如今拿下草原,这个包袱,自然要廉州侯府来背。

领地同样缺粮。财政署每个月都要通过各大商会,采购大量的粮食。

到后来,财政署干脆允许各大商会,直接开设米铺,向百姓售卖大米。如此一来,到是省了财政署在中间周转一道。

一些商会,甚至直接带着一车车的大米,深入草原做生意。

商人们用大米,换取牧民手中的毛皮和牲畜。

为此,商业司不得不紧急制定一些列的政策,约束商会的商业活动。

如果不对商会加以约束,以商人天生逐利的本性,受利益驱使,谁知道这些商会,会干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情来。

因为粮食,欧阳朔特意召见农业司长孙岩农。

他给孙岩农下了死命令,农业司务必保证,在盖亚二年的下半年,领地能够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再不用从市场上采购粮食,填补窟窿。

为此,财政署还专门准备了一笔10000金币的财政拨款,用于全领地范围内,兴修水利,采购农具,培养耕牛,打造水车等一些列措施。

领地一月份的财政收入,欧阳朔一个金币都没有截留。

山蛮部落的族长们,眼巴巴地赶到侯府觐见,自然是希望,农业司在产业扶持上,能够对山蛮自治地,进行一些倾斜。

毕竟相比流民,山蛮是头一次种植水稻,水土不服。

对族长们的诉求,欧阳朔倒是给予了积极的回应。他承诺,春播需要的种子、农具以及耕牛,农业司都会优先满足山蛮自治地的需求。

得到君侯的承诺,族长们就高兴起来。

“谢过君侯!”

欧阳朔点点头,脸上却是不动声色,趁此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

“诸位!本侯有一个提议,还请诸位回去之后,细细斟酌一番。”

“君侯请讲!”

刚得了好处,各族族长都是友善回应。

有句话怎么说来者:拿人手短。

“说句实话,诸部落要想真正融入廉州体系,还需更加与时俱进才是。部落制,有其优势和历史缘由,本侯不予置评。但是具体到廉州,却是越来越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欧阳朔一开口,就是石破天惊。

诸位族长心中一颤,难道君侯要拿他们开刀吗?

望着高居首位,威严如上的君侯,诸位族长的呼吸,都有些不畅。

欧阳朔微微一笑,似乎看穿诸位族长的内心,道:“诸位不必担心。山蛮自治政策,是本侯当初的承诺,绝不会更改。”

“呼~~~”

诸位族长,长舒了一口气。

只要还坚持山蛮自治,没有突破这一底线,就还有商谈的余地。

欧阳朔自然不会如此蛮干,他接着说道:“本侯的意思,是在定居点,将族长和里长,区分开来,不搞两位一体。”

除了固山县,各山蛮定居点,族长就是里长。

范仲淹就曾经抱怨过,山蛮的这种体系,太容易形成抱团。

无论是财政署的税务官,还是户籍司的户籍官,要想真正查清山蛮定居点的详细情况,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障碍。

或是隐瞒人口,或是隐瞒土地面积。

其根源,就在于山蛮部落的种族观念太浓厚,往往是部落的利益,高于领地的利益。而当两者不可调和的时候,矛盾就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