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红魔教父
渐渐的,佛罗伦萨球员就发现了问题,他们发现,今天面对的这支球队根本就不像是一支英格兰式的队伍。
阿森纳是英超赛场上的一个特例,那是因为温格为阿森纳注入了法国式的细腻,但是除了更加强调进攻,更加注重脚下球的传递之外,阿森纳的战术风格,依然是英伦式的。
可曼联就完全不一样了,英国足球强调的是速度和对抗,曼联却是通过利用球场的空间来调动对手,创造机会。
这就是弗格森治下,曼联最为显著的特点,不是为了与众不同,弗格森才标新立异,他的安排和部署都是极为有针对性的。他对于战术和阵容的研究以及探索,他在战术、打法、阵容等等领域的实践和成就,让他成为了英伦三岛中战术打法改革的领跑者,也是英超俱乐部教练们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弗格森可以说是传统英式足球僵化战术思想的终结者,他也是英格兰足球战术演进的一个探路者,而通过他的始终坚持的努力,他成为了英格兰足球与大陆足球分庭抗礼的旗帜,这就是弗格森,一个积极前进的探索者,一个敢于否定自己的主帅,一个常变常新的改革者,一个迥异于一般意义上的战术大师,一个超越了巴斯比的红魔教父。
上世纪80年代,以利物浦和诺丁汉森林为代表的英式足球在欧洲赛场具有极强的竞争力。而在英格兰的顶级联赛中,长传冲吊加边锋战术的英式足球也是主流。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弗格森这位苏格兰人拿起曼联这家落魄豪门的教鞭,开始他的奇幻之旅。从1986年到1990年,都是弗格森的适应期,善于思考的他通过一次次的失败明白了自己的球队在纯英式足球的道路上难有作为,探索一种适合曼联的足球风格才是红魔复兴的最关键因素。
创新不代表全盘否定,所以在弗格森的全新球队中,后防线上他先后签下了门神舒梅切尔和英式硬汉中卫布鲁斯、帕里斯特,坎切尔斯基这样的超级边锋也被招致麾下。但真正给球队带来改变的是组织型后腰保罗·因斯以及法国人坎通纳的到来,给曼联在技战术带来了质的飞跃。
在弗格森的新英式足球理念中,边锋依旧是撕开对手防线最犀利的武器,而长传则不再是简单粗暴的直接冲吊禁区,而是通过转移进攻直接找到对手防守的薄弱环节。
技术型球员的加盟更是提高了曼联这种进攻方式的精准性和效率,正是凭借着这样超前的战术打法,弗格森和他的曼联终于在1992/1993赛季开始走上了成功之路。如果不是因为坎通纳在1994/1995赛季飞踹球迷被禁赛9个月,让红魔错过了那个赛季的冠军,弗格森的球队本可以足足统治英超整整五年。
1997/1998赛季,曼联进入新老交替期,虽然丢掉了冠军但收获了贝克汉姆领衔的“黄金一代”的成长,也正是这一批球员陪伴着弗格森度过了他在红魔最长的一段日子。
由于海瑟尔惨案导致英国足球不得不进入“闭关锁国”的黑暗时期,等英国人重新回到欧洲赛场,发现他们的战术理念,在先进的欧洲大陆足球面前已经大大落后了。借鉴了欧洲大陆足球的精髓,是弗格森让曼联继续在英超保持统治力,进而冲击欧冠的关键一步,“黄金一代”的成熟正好让弗格森有了升级自己的新英式足球的硬件保证。
内维尔兄弟让边后卫插上套边战术得以很好地运用,斯科尔斯的冒尖和基恩的加盟,让中路快速传递和加强对中场的控制成为可能,吉格斯和贝克汉姆一左一右,不但继承了英式足球边路突击的传统形成,他们还像欧洲大陆足球那样频繁互换位置、积极内切,让对手防不胜防。
从那时候起,弗格森就开始重用能够从后场组织进攻、准确输送长传的中后卫球员,而不再青睐只会破坏和解围的英式中卫。
荷兰人斯塔姆、法国球星布兰克,他们都是这方面的好手,这也是为什么老爵爷后来会用打破英格兰后卫球员转会费纪录的价格签下里奥·费迪南德的原因。
这支让人耳目一新的曼联在随后三个赛季中不但在英超无敌,取得三连冠伟业,更是在1999年为老爵爷带来了第一座欧冠金杯。
穷则思变,弗格森对于自己战术理念的第三次革新,和第一次很相似,因为阿森纳和切尔西的先后崛起让老爵爷不得不寻求更先进的武器来战胜对手。
温格为阿森纳带来的“法式足球”,用强大的控球和精准流畅的地面配合征服了英超,还创造了49场不败的英超纪录。当时弗格森也想像阿森纳一样踢球,所以他先后买来了阿根廷中场球星贝隆和巴西2002年世界杯冠军队的中场大将克莱伯森,但事实证明了纯技术型的道路并不适合曼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