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1章 楢山节考
这篇文章矛头直指不可名状之处。
印度德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的论文中,该作者对比了此次病毒与SARS病毒的刺突蛋白序列,结果发现该病毒的刺突蛋白,相对于SARS病毒,多了4小段新的插入序列。
该作者直接将这4小段新插入的序列,在数据库中进行大数据对比,结果发现,这4个新插入的序列,能够在艾滋病毒序列中被找到,但不并属于冠状病毒家族中的其他病毒。
艾滋病毒和此次病毒病不属于同一种病毒,亲缘关系也非常远,按理说不可能拥有相同的序列。再加上这4个新序列,可以造成该病毒具备更强的感染能力。
所以该作者认为,在自然环境下,此次病毒不可能拥有艾滋病毒的某个片段,于是发表论文声称:“该现象在自然条件下很难发生”。
吴冕一早就看见这篇文章,并对其嗤之以鼻。
这么简单的事情,还要写论文?
天河的研究所要是能做出来这种事情、有这么高的水平,就不至于带货板蓝根了。真特么的Low,吴冕一想到带货板蓝根的事情,就想捂着脸用头撞墙。
MB的P4专业实验室的脸都被他们丢的一干二净。
还敢不敢再Low一点!
能不能专业一点?发国难财不是这么发的!
而印度的研究员也没想到的是,这篇文章发在bioRxiv上的文章最后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这片论文非但没上去《自然》杂志,还被全网封禁。
学术期刊接收研究论文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唯一性,即一个稿件不能同时提交给两个杂志去评审,更不能把同样的文章在两个杂志上发表;简称为“一稿不能两投”。
但预印本的出现打破了这个游戏规则。
研究者先把未经评审的学术论文通过网络直接发布在一个开放平台上,供广大用户免费访问和使用;同时这些预印本论文又可以提交给学术期刊,通过同行评审后作为正式文章发表。
2013年建立的生命科学预印本平台bioRxiv,预印本目前已经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
印度的这篇文章向《自然》投稿,同时发到bioRxiv上,据吴冕所知,要是正常情况下,《自然》要用最快的速度刊登出来。
可是!
他们都忘记了艾滋病病毒是谁制造出来的,是谁掌握了最多的科学手段。
说新型肺炎病毒中有艾滋病病毒的基因片断……吴冕当时看到就笑了,印度人脑子真是有毛病,这个马屁估计拍到了马脚上。
当时国内表达了不满,但话语权这事儿……而且那时候正是天河市疫情加剧进展的时期,没人真正关心别人怎么说,一心都扑在抗疫上。
结果印度研究文章被美国人打回来,并用最强硬的手段封禁。
“研究是对的,但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就他说出来,谁都知道这是人工制造出来的是不能碰的一个地儿。即便是以后,估计统一口径也是来自与大自然。”吴冕笑道。
“嘿,一般来讲是这样。”
“校长发来的邮件里说了这件事,还说新型肺炎病毒还不完善,有大规模进化的空间。”
“我……去……大规模进化是什么意思!”楚知希捂住脸,感觉有些绝望。
“就是说进化喽。”吴冕却并不是很在意,“谁说mRNA就要奔着自然选择方向走?那是幸存者偏差,校长的意思是病毒暂时看毒性下降,但传播能力变强,大家都在担心什么时候出现免疫逃逸。”
“真是个很烦的病毒啊!它就不会老老实实消失么。”楚知希无奈说道。
“肯定不会,我的预测……算了,说了也没意义。不过抗疫会战之后的好处在于我们可以隔岸观火,如果发生变异也不会在咱们这里,咱们有的是时间做准备。”
“好吧。”楚知希摇了摇头,“对了,哥哥,意大利的重症资源可能崩了。”
“我看见了。”吴冕道,“可能有必要对重症监护病房设定年龄限制。
这不是仅仅做出有价值的选择的问题,而是保留非常稀缺的资源,首先救治生存率更高的人,其次是优先照顾寿命预期更长的人。
这话说的真绕嘴,其实就是抛弃老年人呗。”
“好残酷。”楚知希叹了口气。
“这让我想起来好多古代时候的事情。”吴冕看着电脑屏幕,幽幽说道,“1983年今村昌平导演的一个叫做楢山节考的电影,你看过么?”
楚知希摇头。
“没看就别看了,和现在的意大利、很快就要发生类似事情的欧洲一样。”吴冕叹了口气,道,“成天电车难题考验人性,哔哔哔的没个完。真到了需要做选择的时候,真心是毫不犹豫!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