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模式(第3/4页)
如此仓促撮合成的团队,竟然成功运转下来了,钱文瀚是极度震惊的。
在他看来,就算是没有外界因素的干扰,资金供给也是充足的,由新海金业派出最优秀的成熟团队,接手建设乌桑河铜金矿项目,能在三年内做到这一步,就已经算合格了。
曹沫前后就仅花了一年多点时间。
然而去考察曹沫在卡奈姆的发展史,钱文瀚也发现曹沫极善于挖掘当地的人力资源,并能毫无障碍的充分发挥其作用。
谢思鹏这些观察力敏锐的人,甚至很长时间都误以为,或者说他们只敢相信曹沫仅仅是阿巴查、奥乔桑他们的代理人,不敢相信这一切是曹沫亲手缔造、一手主导发展起来的事业。
虽然钱文瀚琢磨不透曹沫的窍门是什么,但好跟坏他眼睛是能看得到的了。
也许有人生来就有极其强大的亲和力跟人格魅力,又或者说是领导力。
钱文瀚在第一次考察德雷克之后,除了新海金业的勘探作业团队外,也在德雷克设立了一个办事处,派了几名员工驻守在这里,方方面面汇总过来的信息都证明曹沫在德雷克看似仓促组建的庞大团队,一直都有很好的在运转着。
这才是钱文瀚最终愿意投资,并希望拿出更多资金持有更多股份的关键。
曹沫自然将钱文瀚的困惑看在眼里,但他又不能跟钱文瀚说,德雷克所有的管理层团队成员,特别是阿肯族及坎瓦族出身的,几乎都是温和主义者,这是他一眼就能看穿的。
而斯特鲁公司当年被迫撤离阿克瓦,但大量从殖民者后裔以及当地的阿肯族、坎瓦族人中雇佣的工程技术人员、运营管理以及熟练工人其实都还在,即便大部分人荒废了十年,但底子跟基础都还在。
因此运营团队以及雇工队伍的建设,曹沫并没有感到多费劲、艰难。
种植园雇工队伍的组建,就更简单了,当地就有种植可可的传统,部族酋长也喜欢低薪雇佣受教育程度更高的殖民者后裔管理经营种植园。
曹沫亲自主持招工时,只要简单的问几个问题,就能将那些有极端想法的人剔除出去。
只是整个过程是异常的辛苦就是了,他这段时间在德雷克,也主要是跟基层雇工接触,为就是及时察觉不良的苗头,将之掐灭在萌芽状态。
钱文瀚跟新海金业注入进来的三亿美元,基本上只能用于支撑第一矿场的二期建设,但乌桑河铜金矿的潜力已经明确了,钱文瀚这次过来,则是要讨论乌桑河东岸接下来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乌桑河铜金矿要达到每年二百万吨铜精矿的开采、选矿规模,发展规划已经远远超过矿区自身的建设范畴,相应的方案也请相关研究院做了两套。
首先,要达到这个开采水平,从当地的雇工人数将超过两万,包括家属在内,就是一座小型城市的人口规模,现在就需要将员工社区与白人社区建设统筹起来进行规划,可能现在就要推动德雷克地区政府在乌桑河东岸规划建设新城区。
其次阿克瓦当局目前还是更鼓励铜精矿在其国内冶炼后再出口,哪怕是为了那几个点的关税减免以及运输成本的节省,后续还需要考虑独资或与新海金业合资在德雷克投资建造铜冶炼厂,提炼粗铜跟黄金再出口。
然而仅凭德雷克现有那座服役超过三十年的老火力发电厂以及两座小型水电站,是远远无法支撑电力供应了,需要引进能源电力企业过来投资建造新的火力发电厂;乌桑河两岸的电网也要重新规划建设。
还有就是克鲁诺—佩美铁路以及佩美港的运力瓶颈需要解决。
不要指望别人会无缘无故的雪中送炭,这些事都需要伊波古矿业直接去主导,或者引入新的战略合作者来完成。
钱文瀚手里资金充足,曹沫希望他这次过来能谈成注资科奈罗能源的事,然后以科奈罗能源的名义收购德雷克火电厂,先对发电设备以及区域电网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初步提高供电力量及稳定性,为后续新的电厂打下基础。
而此时伊波古矿业根本没有能力建造大型铜冶炼厂,新海金业投资决策也很慎重,短时间内不会贸然拿出数亿美元的重金到德雷克来建厂。
他们两家在德雷克投资建一两座中小型铜冶炼厂也没有意义,但可以吸引国内的中小投资者,到德雷克建中小型铜治炼厂以及各种铜件加工厂,帮他们就地消化掉一批铜精矿,这或多或少能降低对克鲁诺—佩美铁路的运输压力。
铜矿精冶炼成粗铜跟黄金,运输量足足缩减到之前的五分之一。
曹沫将一部分运输成本的节省跟关税的减免让利出去,投资人到德雷克建中小型铜冶炼厂,绝对是有利可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