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借款(第2/3页)

新的设备陆续运入矿区投入使用,这时候加上前期的盈余,曹沫手里还有七万美元用于矿区的基础建设。

……

……

新的设备投入使用,效果是相当立竿见影的。

即便波图、帕里他们对新设备的操作还很生疏、谨慎,但到九月中旬,伊波古金矿的日产出折合足色金,就已经稳定在三百克往上了;比之前增涨了一倍。

除开设备投资外,虽然每日的柴油等物料消耗也大幅上升,但利润增涨幅度更大。

这当中为了避开岩金开采与砂金淘选的冲突,重新的将砂金淘选的作业地点,往鹿角川河下游转移了两百米。

曹沫估算着,即便不增加新的工程采矿设备,等矿区初步建设好,各种工序进一步梳理顺畅了,劳动纪律进一步强化,每天的足色金产出应该能稳定在五百克左右。

更重要的一点,岩金矿附近伴生的河床砂金矿,随着土层越挖越深,含金量是逐步增加的——当然,一旦挖到基岩层了,砂金也就开采一空了。

伊波古金矿目前还有继续开发的潜力,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的将盈利拿出来采购设备、扩大生产,金矿在接下来一年当中的产值规模将更高。

曹沫这时候也禁不住感慨,难怪城里人看到别人乱花钱,会怼上一句“你家开金矿的啊”!

一台挖掘机的效率高得多,加上凿岩机、翻斗车,原采金队仅需保留三十人,就能维持现阶段的金矿开采。

多余出来的人员,除了七八名接受过初等教育的青年,作为专门的仓储后勤管理、设备维护等方面培养外,其他人都暂时编入基建队。

基建队一下子就扩充到五十多人,矿区建设的进度也快速提升起来。

金矿开采还是最重要的工作,曹沫主要交给卡布贾与波图、帕里负责。

奥韦马则在另两名青年萨姆、艾德的帮助下,负责管理后勤与基建。

当然,大多数的事情,都是曹沫他先学,灰浆的搅拌,砌石墙时怎么看垂直、放水平,都得他先学,然后再手把手教下面的工人——心特别累。

好在当地有建木屋的传统,部落里能做木工的青壮年还有几个,勉强算得上心灵手巧,学起来也快。

除了正在卡特巴上学的莉莉外,部落就没有几个人接受过中高等或相应水平的职业教育,这个是比较头痛的问题。

伊波古村的定居点较为分散,老酋长家及神庙附近可以是部落最为集中的居住点了,也就二十多户人家,但部落规模实际上并不小,总计有两千多人。

菲利希安以及奥韦马,作为军政府时期的旧军人出身,他们本身也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但他们回到部落还是想办法办起学堂。

总的来说,部落的年轻一代,有百分之三四十接受过基础教育,有百分之十几接受过初等教育——这差不多是隆塔市镇区域才有的教育普及水准了。

矿上所雇佣的九十多名工人,接受基础教育的比例还是相当高的,接受初等教育的工人都超过三成。

卡奈姆的初等教育,特别是卡奈姆的边远地区,跟国内的初等教育相比,还是存在极大的差距。

不过,总体来说,一个两千多人的大部落,挑选出三五十人受过初等教育的,去接受目前说来还是相当简单的职业培训,并不存在什么障碍,成长起来也快。

这些人之前只是没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罢了,并非智力上存在什么缺陷。

而当地发展、教育如此落后的情况下,他们能坚持到接受完初等教育,说明他们的家庭,对教育的重视以及他们自身的努力,都还是相当可以的。

曹沫之前是完全没有资本跟底气,只能事事亲自操心。

他在德古拉摩闲得够久,年纪也轻,刚接手伊波古金矿,劲头正足,强撑了三个多月,还能吃得住苦。

现在资金宽裕一些了,金矿的产出也是稳步提高,曹沫就从隆塔市镇雇请两名教师,借用部落里的学堂,给矿区的员工上夜课。

虽然东一锄西一耙的进行投入,侵占掉曹沫应得的一部分利润,但他要是不想捞一把就走,想着在伊波古村长期发展,有些事是越早做越好。

要不然的话,等到矿上想进一步添加设备、扩大规模,就会发现在设备操作、矿区管理上,人手就会越发的捉襟见肘。

然而他一开始从管理人员到普通员工,就全部使用当地人,等发展到后期,他想着从国内招聘专业人士过来,强行取代卡布贾、帕里、波图、奥韦马等人的地位,去接手矿区的管理,曹沫想也不用想,就知道到时会出现怎样的抵触情绪跟混乱了……

当然,从国内聘用专业管理人员的成本也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