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杨姗履新(第2/2页)

财务是企业的核心,不把财务理顺,工作就没法干。

杨姗仓促赴任,最关心的问题只有两个,一是人事,二是财务。

石宝川道:“已经差不多了,就等公司的资金到位。”

杨姗问道:“公司的资金什么时候到位?”

石宝川道:“昨天才跟汽车公司那边沟通过,那边的流程已经走完了,到公司了,周总监那里已经给过了,现在在沈总那,等沈总批完钱就能到账。”

杨姗叮嘱一句:“这事催紧一点,没钱可不好办事,员工工资要多少?”

石宝川道:“大概两个亿吧,还有欠的社保也要八千多万。”

杨姗一听就觉头大,就给了五个亿,光是欠薪和欠的保社就差不多三个亿,剩下的两亿看着不少,可对沪星机床这种规模的厂子来说,跟杯水车薪也没什么区别。

以前在星海投资时,感觉一两个亿根本就是小钱,跟一两百万没区别。

如今到了沪星机床,立马就体会到了流动资金对企业的重要性。

现在想想,在星海投资那样的企业上班,还真是一种幸福。

不差钱的企业,对员工来说,总是一种比较幸福的事,特别是财务部,从来都不用为钱发愁,可到了沪星机床这艘破船,就得开始为资金伤脑筋。

杨姗觉得钱少,想多要点钱,可想想资金的报批流程,就觉一阵头疼。

星海投资是不差钱,要钱也要好,只要是有正当理由,给钱就很痛快,可问题是沪星机床才刚刚完成收购移交,而且已经申请了五亿资金,再想多要那得用什么理由?

杨姗想不出合适的理由,随便找个理由也不行。

没合适的理由,根本到不了财务总监那,就得被几个联合审议部门打回来。

一直走到食堂,杨姗也没想出一个合适的要钱理由,只得作罢。

沪星机床的食堂不小,是一栋四四方方的二层建筑,加起来能有四千平米,采取的是对外承包制,基本都是快餐,但看着还不错,正赶上饭点,食堂里人不少。

二楼靠西边是小食堂,中层以上基本上都在小食堂吃饭。

杨姗和林祥被领进小食堂最大的包厢,石宝川也跟了过来蹭饭,能坐二三十号人的大桌子上摆了不少菜,就三个人吃饭,让杨姗瞬间感觉到了阶级。

享受特权的感觉很好,甚至让人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可回过味来,却发现这是一剂致命的毒药,能让人的思想在不知不觉中腐化,搞特殊这个词自从被创人造出来,就一直是贬义的,没想到自己刚过来就搞了一次特殊。

杨姗跟了沈老板一年有余,很清楚沈老板都有哪些底线,类似乎这种特殊化,在沈老板的眼里,就是毫无争议的阶级敌人,是需要被消灭的。

不过她没说什么,跟林祥和石宝川有说有笑的吃完了这顿午饭。

做手术不能大开大合,不然容易伤到其他的部位。

有些小伤要用春风化雨的手段解决,才能避免造成其他的创伤。

杨姗在饭桌上思考企业经营之道时,沈辉午休了一会,也去参加了一个论坛。

论坛是半官方的,还请了不少媒体,类似于经济座谈研究。

论坛的地域特色很沈,主要是长三角地区的大佬,有民间工商界的头面人物,也有长子系的大佬,还有各地派出的媒体人,很是热闹。

会议开始前,苏省一位官方领导主动凑上来说话,沈辉就跟他聊了聊。

说了几句客套话,这位姓郑的领导说:“听说星海投资一直致力于投资基础技术类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我省姑苏市有意整合基础技术产业,不知沈总有没有兴趣投资?”

沈辉惊讶道:“你了解过星海?”

郑领导点头:“长三角地区的知名企业不少,但真正的某个领域具备全球影响力的却屈指可数,星海投资在全球金融投资领域抈有强大的影响力,是国内金融投资领域当之无愧的领航员,而且沈总一直对基础技术产业和高新科技领域有很大的兴趣,这种情怀正是当代企业家所欠缺的,之前星海考察星海汽车研究中心时,省里就得到消息,只是遗憾没能争取到这个项目亲睐,如果星海有意来我省投资兴业,我省领导必定会热忱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