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打听打听我王泉

“全要了?”

林庆州听后,心里咯噔一下,脑子快速盘算着。

这样的行情,王泉还敢大量收购冻品猪腰,只有两种可能,要么猪腰准备涨价,要么就是他找到了合适的渠道,能加价售卖。

林庆州在这一行混了十几年,对自己的消息渠道还是很自信的,这样看来,王泉是找到合适的客户了。

心里有了猜测,林庆州反倒不急了,语气也变得轻松起来,“15一公斤。”

“……”

电话里短暂的沉默之后,王泉的声音再次传出来。

“林总是不是记错了,15是前段时间的价位,昨天冻品猪腰又降价了,现在大行情是13,看样子,还有下降的趋势呀。”

王泉不相信林庆州不了解冻品的行情,他也不揭穿,话跟你说明白,别拿我当傻子,剩下的,你自己看着办。

“是吗?这几天光顾着忙其他的了,还真没关注过冻品的价格。要不这样?我等会问问朋友行情变化,晚一点给你回过去。”

林庆州有底气,在他的猜测中,王泉肯定是找到了做冻品的大客户,想要大批量囤货了。同时他也有自信,王泉会再次给自己打电话,因为自己这里的存货量大,能让他省去很多麻烦。

挂断电话,王泉冷笑一声,这老家伙还真是死性不改,都这个时候了,还要强撑。

整个十一月,调货的同时,王泉已经跟那些屠宰场沟通过了,他们场子里的猪肺王泉全部预定了,只要攒够一车,王泉这边就会找车过去拉走。

冻品猪肺一直在买进,可王泉账户上面的钱,也在悄然增加,十二月初,他账户里的数字已经变成了一百万。

有钱,才能实现自己的想法。

四个月赚一百万,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简直天方夜谭。可对于生意人来讲,特别是靠行情吃饭的生意人来讲,并不难。

按照王泉的记忆,如果现在13块钱买入,等过年的时候18的价格出手,除去中间的运输费用和仓储费用,一吨还能挣四千块钱左右。

而这个周期,只需要短短三个月。

王泉有一百万,却不敢全部投入,不是担心价格方面带来的风险,而是害怕存多了砸自己手里面。

毕竟,他认识的做冻品的人并不多。

林东知道王泉最近一段时间的动态,他理解不了,王泉也不想苦口婆心的劝他入伙。林东最近的心思一直都在寻找合适的场子,他想包场的心思越来越重了。

关于这个问题,林东找过王泉,这一次王泉没有反对,只是告诫他,慎重选择。

对于包场,王泉已经没有了心思,他仔细想过了,只要自己运作妥当,仅靠笔记本上记载的那几样产品,就能赚到别人几年赚不到的钱。

再说,就算包场,等明年无猪可杀的时候,只能傻眼干看。

一直到晚上,王泉也没等来林庆州的回电,同样,他也不准备继续打过去。

生意这种事,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挺重要,却不能低三下四。

没有你林庆州,我王泉还买不来冻品猪腰了?

……

鲁省的生猪养殖屠宰行业一点也不比中原差,从某种程度来讲,鲁省甚至比中原更为厉害。

鲁省是临海省份,接触外来事物比较方便,这里的人头脑更加活络。别人还在养猪、包场挣辛苦钱的时候,他们这里已经开始做起了高大尚的商贸公司,仅凭手中掌握的信息资源,就能轻松赚取利润。

毫不夸张的说,鲁省经营猪副产品的商贸公司数量在全国也能排上前三。

临易,鲁省猪肉制品行业的聚集地,也有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的头衔。

前世,王泉来过这里,那时候,自己来找货源,结果却不理想。也就是那一次的经验,让王泉明白了这个地方的厉害之处。

现在再来,王泉有两个目的,趁着货源充沛,多走几个场子,最好是能找到更加便宜的冻品猪腰。

其次,寻找合适的冻品老板,或者是结交一些做冻品的商贸公司。

毕竟,商贸公司对于价格的涨落信息还是比较灵通的。

从记忆中挑选两个屠宰量较大的场子,王泉一一登门。

得知王泉是中原过来的客户,承包商有些惊讶,在他眼中,中原屠宰量那么大,他居然舍近求远,很难理解。

承包商姓李名宏,四十岁左右,身材魁梧,浓眉大眼,板寸头型显得特别精神,声音沉稳洪亮。

得知王泉的来意之后,李宏沉思片刻,道:“最近猪腰确实有些富余,你要多少?出啥价?”

听李宏的口气,王泉就知道他把自己当成调货的了,虽然他猜对了。

谈生意,姿态必须要有。

“李总,我在中原的场子,每天能宰杀七千多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