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 造物(三)(第2/2页)
具体就是表现为,那颗恒星的表面,突然出现一个黑点,这就表明该恒星系存在行星。
但是这种观测方式,本身需要特定时机,同时并不是所有的恒星系,都处于适合的位置。
虽然恒星系很多都是盘型的,但是它们并不是同一个平面的,宇宙可是立体的。
遮掩法存在非常多局限性,因此必须有更进一步的技术,那就是光波高敏分辨技术。
之前袁天罡天文台的望远镜镜面,用的光波高敏技术,是第一代技术,最大范围就是32光年之内。
而这一次升级改造后,准确观测范围,估计会提升到200~210光年左右。
这种观测数据的成果,看似对于现在没有什么用途。
实际上,对于太阳系的恒星系科学,存在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毕竟我们的太阳系本身,仍然存在非常多未解之谜。
比如在袁天罡天文台之前的观测数据中,就证明了“暗星”的存在。
所谓的暗星,又叫流浪星球,它们是指没有被恒星系捕获的星球,这些星球在黑暗枯寂的星际暗区飘荡。
目前在太阳系32光年之内,已经确定的暗星,一共有18颗之多,它们有大有小,有近有远。
最大的一颗暗星,体积是木星的三分之一;最小的一颗,体积则和月球差不多。
而距离太阳系最近的一颗暗星,就在2.034光年之外的星际暗区之中。
这种发现,填补了天文科学的一些空白,同时也说明星际暗区之中,并不是真的空无一物。
这些暗星的存在,也会干扰到周边恒星系的运行,同时也是非常危险的存在。
万一一颗月球大小的暗星,突然冲入太阳系内,那对于恒星系本来的运行机制,会产生明显的改变。
这种改变,甚至可能直接灭绝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