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当以己度人(第5/6页)

成为百姓心中最可爱的人,这听起来虽然有些别扭,也不是不可行。

想啊想,反正听萧宁说话,他们脑子只能随着萧宁转,且听萧宁细细描绘起,若为将士者能为百姓分忧,救百姓之于危难,百姓岂不爱戴之。

作为已然在雍州普及,深得百姓拥戴的黑衣玄甲,事隔两年再来扬州,扬州的形势之复杂,比起从前那是过之而无不及。

既如此,岂能不好好地想想,该如何才能让扬州纵然远在千里之外,也能像雍州一样,各阶层皆心系大昌,再无异心。

文臣处有萧颖,这武将就得萧宁自己努力了。

各知各的事,萧颖从来没有上过战场,没有打过仗,这就意味她和将士们之间总存在隔阂,强制让萧颖融入其中,不知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

萧宁就不一样了。在扬州领过兵,且扬州兵马中更有黑衣玄甲在,这都是自己人,也正是因为如此,萧宁游说起他们来,事半功倍的。

从来不觉得自己有多重要的将士,被萧宁说得好像没有他们,大昌都不成!

这种感觉,应该怎么形容呢?就是突然觉得这肩上的担子都重了。

深深地吐一口气,一群人努力地消化萧宁突然灌到他们脑子的说辞。

萧宁扫过他们,亦知这时候的他们内心有多少挣扎,不过她就是要让他们思考,只有他们自己懂得思考,才能让他们不再得过且过。

有了追求,就会有动力,便会朝着这份追求不断地前进。

总的来说,萧宁为他们描绘了很多未来,那都是他们从未想过,他们竟然也可以拥有的未来。

萧宁更是命人一定不能忘记最重要的一点,扫盲!

军中若想牢不可破,须得有信仰。具体请参考后世的军队。

读书识字这一点,在百姓中可能一时无法普及,军中早些年萧宁便已然有所准备,现在不过是将事情落实。

扬州的水军中,有不少是青州军,还有扬州本地的百姓从军的。

若想让他们将来能够忠于大昌,而不会轻易背叛,信仰至关重要。

萧颖其实并不太能明白萧宁为将士们灌输的种种想法,但从未提出不同的意见。

执掌兵马,她既不通其中诸事,自不该多加点评。

只这一大早来到军中,直到天黑萧宁才离去。

处置蒋将军后,最想让扬州官员看到的一幕看完,除了一个萧颖还留下,其他人都各自散去了。

萧颖跟着萧宁,也是有心要学学。

不懂,最难得的是能遇上懂的人,若是这个人还愿意教她,是莫大的荣幸。

萧宁从来不是吝啬的人,教萧颖这事,没有任何问题。

出了军中,萧颖道:“虽说我知你推行教育是为供养人才,可这军中......”

显然对萧宁竟然在军中也让人多读书这回事,怎么都觉得奇怪,不可思议。

萧宁微微一笑,“文臣为何看不起武将?”

“沙场之将士,多是大字不识之余,文人与之交谈,不过是对牛弹琴,非同类者,不可说也。”萧颖亦是从前那看不起武将的人中的一个,论起此事,摇头显得很是无奈。

“谁规定的武将就得粗俗,大字不识一个?阿爹如是?我如是?”不错,几乎所有人在提起武将的时候都觉得,这就是一群粗俗不堪的人,文臣羞与之为伍。

亲弟和亲侄女,自然不在粗俗之列,萧颖沉着的道:“你想把武将变得跟文臣一般?”

萧宁笑道:“有何不可?雍州早年培养出来的将军们,都可以独当一面,而且皆是能文能武。纵然未必做得到才高八斗,至少是能读书写字,奏疏亦是写得极好的。”

这......

萧颖并不算太注意军中之事,毕竟她和许多世族一样,都不太看得起武将,认为他们不足以引起她的正视。

“姑母知将士对天下之重,偏又认定了将士不如文臣。我倒是希望将来有一天,武将之中也能出几个治国平天下的不世之才。”加以培养,谁敢说不会有这样的事?

萧宁有野心,这不是一两天的事,萧颖亦明了萧宁计划得长远,那甚至是萧颖未必能体会的长远。

不知,便不予评价,且看来日吧。

于此时,一人小跑过来,直奔萧宁的身边,在萧宁的耳边一番轻语,恰在此时,一人直奔萧颖,显得有些慌乱,“长公主,出事了!”

萧颖注意到萧宁方才有人同她一阵低语,来人同样显得有些慌乱,可见真是出事了。

“说。”萧颖吩咐,来报的是一位中年,被萧颖一喝,自不敢怠慢,立刻道:“公主殿下同行而来的人,于教坊聚众淫.秽。”

此话落下,萧颖本能看向萧宁,明显不相信。

萧宁面上无半点惊讶,显然方才有人来禀,禀的正是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