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少年志在,国粹不死(14)(第3/7页)

吃着香喷喷的肉,钱萍突然过来通知三人。

“饱吹饿唱,你们注意着点,别吃太多,九点钟,咱们在大榕树下集合。”

要开第二场戏了。

按计划,今晚还要唱《穆柯寨》,考虑到唐初夏的身体,钱萍决定换人,这一场由风红缨上。

唱得是经典曲目《白蛇传》。

晚上天气凉爽,来大榕树下听戏的人比白天要多很多。

吴翠花和一帮老姐妹围坐在一块,钱萍看到人群中有熟悉的老人,立马带着即将上场的风红缨和蓝姗姗过来。

“老姐姐,这是我教得两个学生,待会啊,由她俩唱戏给你们听。”

居中的老人是村中唯一的一个百岁老人。

一晃十年过去了,当年坐在黄土屋前拍照的一群老人走的只剩眼前这位百岁老人。

风红缨拉着蓝姗姗凑近了喊:“太奶奶好。”

百岁老人咧着无牙的嘴,笑呵呵的。

“好好好。”

骨瘦如柴的手摸摸风红缨,自顾自地说:“长得真俊,唱啥子戏呀?”

“《白蛇传》。”

老人听不清:“啥?”

风红缨铆足了劲,大声道:“太奶奶,我们唱《白蛇传》!”

老人这回听清楚了:“这个好,我也会唱呢……”

后面的话老人一直在嘀咕,风红缨没听清。

钱萍解释:“十年前,老姐姐比现在硬朗,村里的老人都喜欢围着她转,属她唱戏唱得最好,《白蛇传》的词还是我教她的呢,老人家到今天还记得。”

风红缨半蹲在身细细聆听,老人瘪瘪的嘴一张一合。

“雨过天晴湖山如洗……”①

老人哼唱的是京剧《白蛇传》中‘游湖’选段。

台下不时有人端着板凳抱着瓜子过来,说话声接连不断,然而老人一点都不受周围的打扰,直直望着戏台子。

风红缨在视频中见过太多痴迷戏剧的爱好者,她们是真的将京剧奉为圭臬,视是一生的珍宝。

百岁老人唱罢,非要钱萍坐她身旁。

“你咋不早点来唱戏呢,你看看,跟你学唱戏的就剩我一个人了……”

钱萍叹了口气,解释说自己工作忙。

老人应该没听到,抬起干瘦的手揉揉浑浊的老眼。

换好行头的风红缨一出来就看到老人坐那抽噎哭,哭逝去的好朋友,哭曾经一起学戏的旧时光。

抖了抖长袖,风红缨缓步来老人身后。

“三妹你可还记得?”老人问帮她擦泪的钱萍。

钱萍笑了笑:“记得,她喜欢唱青蛇,我们当年回北京的时候,是您和三妹搭台唱白蛇传给我们送行的。”

老人吸吸鼻子:“她五年前没的,摔了一跤,脑子摔坏了,儿子不给治,我就让她去我家住,反正都是等死的人,我陪她一起等。”

钱萍红了眼眶,这事她并不知情,去了北京后,她跟这边的老人们几乎断了联系。

有联系也是通过村长捐赠一些物资。

“说来也是稀奇,三妹脑子摔坏后,连我这个老太婆都不认得了,竟然还记得你教她唱得戏,临到死还歪在我怀里唱……”

钱萍哭得更大声了。

后来回京的路上,钱萍告诉风红缨。

“三妹年轻的时候是村里的一枝花,平时最爱唱戏,七几年闹那事,三妹被人举报到了大队长那,大队长带着人翻箱倒柜的搜,她压在箱底的戏服全被公社的人拿去裹稻草人插在田埂上驱鸟。”

“三妹性子火辣,她不甘心,半夜悄摸的跑到田埂将戏服扒拉了下来,这下坏了,三妹被绑起来进行批斗,每天上工干重活不算,中午日头最高的时候,她还要扛着戏服稻草人去田埂上驱鸟,这一扛,就扛了好几年……”

“从那以后,三妹再也没有唱过戏,直到咱们艺术团来到这,三妹才鼓起勇气跟我学唱戏……”

风红缨默默握住百岁老人的手,问钱萍:“三太奶奶最喜欢白蛇哪一段呀?”

“游湖。”钱萍抹开眼泪,“我教她最多的就是游湖中的青蛇。”

风红缨看了眼尾随而来的蓝姗姗。

“姗姗,游湖选段行吗?”

按照计划,青蛇该由唐初夏来,这不唐初夏病了吗,蓝姗姗又主动请缨,钱萍只好答应让蓝姗姗试试。

蓝姗姗往学校交得录音作业完成的相当优秀,钱萍唯一担心的是蓝姗姗上台前退缩。

“行吗?”钱萍追问了句。

蓝姗姗已经换了青蛇的头面,乌黑的铜钱头坠着一排亮晶晶的钗子,耳旁的红蓝花将小姑娘的脸衬得越发娇媚可人。

风红缨灼灼地望着蓝姗姗。

蓝姗姗双手交叠,怀中抱着道具雨伞,抿唇没说话。

风红缨目光往下看,青色的戏服下,小姑娘两条腿哆嗦不休。

“没什么好怕的。”

风红缨摁住蓝姗姗的肩膀,柔声道:“既然选择走唱戏这条路,那就要克服心中的恐惧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