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真相(第2/3页)

0.5吨变4吨,或者0.5吨变8吨,都不能掩盖废油井的低价值,胜利油田已经开始放弃3吨以下的油井了,因为光是磕头机的电能消耗就让油田吃不消。

32吨变50吨当然好了,可林永贵“明知”计算机上的数据有可能是张玉明做出来,他就兴趣缺缺了。

林永贵现在考虑的,是怎么帮苏城继续圆谎了。

这种事情也不算难,中国有的是研究机构,宣称研发出了世界领先的技术。可若是深究的话,许多技术都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或者说,是停留在大幅报导的日子里。

结束了成果报告,评职称评先进用过以后,许多世界领先的技术就再没有人会提到了。

如果按照媒体报导的技术指标来看,中国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能超过欧美几十次,九十年代的研究所就更混乱了,要是算上气功大师之流的强人,中国早该超越外星人了。

先让三次采油技术亮瞎人眼,再将它悄悄的埋起来,就林永贵来说,再正常不过了。

正因为如此,他更多的是佩服张玉明的“真”技术。

这也是国人的常态,越是熟悉的人,就越容易怀疑其卓越……大华实业曾经拿下的6000万元人民币订单的三次采油项目,林永贵觉得尚能理解,这一次的三次采油技术,就超过他的认知了。

杜卡特等人却不在乎谁做出了三次采油技术,大华做出来的也好,哈利伯顿做出来的也罢,只要有利可图,稍微多掏一点钱用以购买都没关系。全球最大的10家石油公司,每年用于支付技术转让费的资金,远远超过大华实业的市值。

这些财大气粗的巨象们,只在乎能让自己财富和权力增加的东西。

当含水量从59%跌到57%的时候,大家全都兴奋起来。

“下降了8%了。”这是一个重要的数字。因为压裂操作是物理的,针对不同的地形地貌会有变化,也未曾得到充分的证实。聚合物驱就不一样了,这种化学驱油的方法,被各国研究了二三十年的时间,受限于成本和效果的博弈,始终未能大规模的应用起来。但在实验室里,含水量下降8%被公认是一个好数字,是绝对能够产生效益的数字。

一群欧美人不顾别人身上的汗臭味,使劲的往屏幕跟前挤。

西冈茂是个敦实矮小的传统日式体型,虽然不会挤到,但攒动的人头还是剥夺了他第一时间看曲线的自由。他干脆从争抢中退了出来,找到苏城,低声道:“苏董,有没有时间,咱们谈一谈?”

“再等一个小时,现在忙不过来。”苏城没有明显的歧视,但也没把西冈茂放在眼里。日本国际石油开发株式会社的确是一个有资格竞标油田的公司,但它并不是一只巨象的原因在于,它虽然有资格参与竞标,却无法随心所欲的将别的公司从竞标中踢出去。

无法控制其他公司的大型公司,只是大型公司罢了,哪怕赚一样多的利润,它们也不能被称作巨无霸。

西冈茂出门在外,却是熟悉了别人的冷淡,不以为忤的道:“我只是有些关于三次采油的技术,想和您谈一谈。”

他希望苏城是一个技术型的领导。

然而,苏城并不是,理都没理他。

西冈茂咬咬牙,冒险又道:“我有办法让大华的三次采油技术卖上更好的价钱,您这样公开展览,是想要卖技术吧?”

“嗯?”

“这些大公司,吃肉不吐骨头,日本公司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被他们坑了不少。我有个主意,能让您避开这些。”西冈茂声情并茂,很有感染力。

苏城终于抬了抬眼皮,问他:“什么主意?”

“您将三次采油的技术拆分成一个个单独的专利,让各个公司自选购买,这样虽然不会像是打包专利那样,一次性出售所有的专利使用权,但是,如果定价合理的话,一定能赚到更多的钱。”西冈茂也是临时起意,但还是提到了一个日本公司常用的定价策略。用这种手段,也的确有可能提高产品的价格。当然,是在产品固定的前提下。

苏城未说话,身后的小胖看不过眼,刺道:“你说分成一个个单独的专利,你知道三次采油有多少个专利吗?”

“多少个?”西冈茂马上问。

小胖嘿的一笑:“我也不清楚,反正多的很。”

苏城听他说的不靠谱,气的瞥他一眼,道:“聚合物分散装置就有600多个专利,总专利数超过3000了。”

早在88年,大华实业就在这方面做出了400多个专利,如今只是将专利壁垒扩大罢了。

当然,和国外某些公司动辄数万的专利还不能相比,但也是令人难以绕过的技术城堡了。

西冈茂则有些难以置信,喃喃道:“没听说中国公司也掌握了这么多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