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回家(第2/2页)
细想起来,与母亲见面的时间,似乎是越来越少的。
中国人,一代一代,都是这样过来的。年幼的时候读书,期望事业有成,要到自己做了父亲之后,才会真正的回归家庭,孝顺父母,抚养孩子……
苏城想着想着,眼前不禁模糊。
“我们在村里建学校。”苏城突然开口。他怕自己再不说话,会继续感伤下去。
五郎一愣,转瞬道:“好,我也把工资捐出来……”
四妹徐凤咯咯的笑了,道:“五郎工资高,要多捐点,我留一半钱买衣服,剩下的捐出来。”
荆山人多好爽,但四郎是个例外,他看看五郎和徐凤,又看看苏城,小声说:“我捐三分之一成不成?”
苏城哈哈大笑,道:“不用你们捐,我来出。你们的钱,拿回家去,多买些好东西,另外,给没有出来的各家老人孩子,送些红包。这个,我的是我的,你们的是你们的。”
“我们知道怎么做。”徐凤突然有点感慨,道:“就我们3个出来了,其他人也不知什么时候能出来。”
“只要愿意,大家都可以出去。但我觉得,荆山永远是家乡,也要记得建好荆山。”苏城想起后世的留守儿童,心想:我不能将荆山做成只有孩子和老人的城市。
想到这里,他轻声道:“我们建一个小学,建一个中学,然后再给村子弄一些企业。以后,可以让附近村子的人来荆山读书,工作。村子里的人在村里就能赚到钱。”
“大家总是想出去的,到大城市……”四妹想起自己,小声道:“总觉得大城市的衣服更漂亮,街道更干净,穿着这个衣服在机耕道上,怪怪的。”
苏城轻笑,道:“想出去的还是可以出去的,但我想,只要我们把村子建好,总有人愿意留在本地的。”
“那也是,那我们再修一条路?接到往省城的路上。”
“行。”苏城豪爽的道:“衣锦还乡,就要修桥铺路,兴学办业。”
将近傍晚时分,吉普才开到了荆山村。
这是一个大村,有徐刘王三姓近300余户人,其中徐姓是大姓,有200户左右,且与刘王二姓常有通婚。
除了三姓之外,另有七八个小姓的居民,都是马帮曾经留下的子嗣。
村中曾经有过兵灾,祖上留下的大房子,毁的七七八八,再加上运动年代的各种冲突,徐家的家祠亦未保住。
不过,经过去年的整饬,现在的荆山村少了一些破旧,多了一些田园的味道。
村长正是苏城的姥爷徐宝明,看起来身体很好,拿着手电,脊背笔直的站着。
五郎、四郎和徐凤赶紧跳下了吉普车,苏城迟疑了一下,也跳了下来。
“姥爷。”
“叔公。”
“爷爷。”
四个人参差不齐的各叫各的。
徐宝明笑呵呵的一一应了,转头抽出一根柳枝子,道:“都转过来。”
苏城依言转过去,就听“啪”的一声,屁股上火辣辣的疼。
五郎、四郎和徐凤也不例外,一个个憋着脸,险些没叫出来。
徐宝明一边抽柳条,一边用方言唱:“柳过境,无灾无病呦。”
打完了,四个人才被允许经过牌坊,进入到村中。
各家的大人,早就在那里等着呢。十几个孩子,也好奇的打量着他们身上的衣服,以及远处的汽车。
和别的村子不同,荆山村的家教甚严,早年是出于商业上的考虑,之后是出于少惹事招祸的考虑。当然,村长手上的柳树枝条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全村的孩子他尽可打得,据说上一代的村长,也就是苏城的太姥爷活了90多岁,全村老少都是他一手打大的,威严非常。
苏城从左到右的看向人群,一个人一个人的扫过去。终于在第二排,才见到自己的母亲。
她看起来并不显老,头发微微的卷到头顶上去,看起来很休闲的模样。
由于距离的关系,只看到她微微的笑容,却看不到具体的模样。
苏城心里突然一软,慢慢的走了过去。
“回来了。”徐丽雅满溢着笑容,轻轻的拍拍苏城的肩膀,像是其他母亲一样,笑道:“回家吃饭,我做了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