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读棋(第2/4页)
可是对于陈九段的这个意见,有另外一个著名的“崇古派”不同意了。这就是国家队的罗教练。在那个时候,罗教练其实也没有去认真研究这盘棋局。他的逻辑非常简单,也非常有趣。他只是单纯的认为:陈九段推荐的那步“跨度”,应该是不难想到的啊。只要到了一定的围棋水平,有了所谓“职业的感觉”。那么很容易就能看到那步“跨度”。假设说一位棋手忽略了这步棋,那也是情有可原。毕竟棋圣也是人,在实战中下错1,2步棋,那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可问题出来了,罗教练认为对局双方都是高手啊,要说一位高手没看到,那很有可能。但从实战的进程中,好像两位棋手都没看到那个普通的手段。这就有点反常了,这样的概率太低……
罗教练当时也没有说什么,他只是把自己的迷惑告诉了陈九段。并且建议陈九段“再看看”。陈九段听了罗教练的话以后,还真的跑去“再看看”。等陈九段重新研究一遍,他的冷汗下来了……
要怎么形容呢?那时的情况,可能和刚刚结束的“名人战”决胜局很像。刘大锤在10几步棋后准备了一个妙手。而李小强同样也发现了那个手段,从而躲过了那个陷阱。让那步妙手没有机会出现在棋盘上。而“当湖十局”中的那盘棋,估计也是这个情况。
当然,历史的真相到底怎么样?现在谁也不知道。因为“当湖”的棋谱虽然流传下来了,不过他们可没有“自战解说”,因此他们对局时候的真实想法,现在谁也不知道。只能靠后人去分析和推断。
当日在观战室内,马小飞之所以能够很快发现那步妙手。就是因为他觉得这件事情不合理。他认为按照李小强和刘大锤的水平,两个人不可能同时犯下“业余级别”的错误。他就是遵循这样的思路,才发现那步没有出现在棋盘上的妙手。
他的这个想法,其实和当年的罗教练异曲同工。
当然,在围棋比赛的时候,所谓“错进错出”的情况也有。李小强他们下棋时是不是“错进错出”?他们下完棋后就可以询问他们,真相很快就能知道。但是当年下“当湖”的时候呢?真相就没人知道了。我们现在能够做的,其实就是推断。尽可能做到“合理推断”,就是李小强目前想做的工作。
例如根据陈九段的研究,他认为双方都不下那步“跨断”,那绝对不是“错进错出”。两位棋圣应该是发现了那个隐蔽手段,才没有下那步“跨断”的。这样的推断合理吗?从范施两位前辈在棋盘上展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来看。这个推断当然是合理的。反过来说,认为他们是在“错进错出”,那才是真正的不合理。
再进一步思考,陈超越九段为什么会那么推崇中古棋呢?就是因为他研究得比较深入了。他看到了很多隐蔽的东西。就拿那个“跨断”来说,陈九段扪心自问,如果是自己在下那盘对局。自己十有八九就会下这步“跨断”。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至少是在这盘棋中,自己的棋就下崩了……
当一位现代的职业九段真正深入研究过“当湖”,他敢说这些古代棋圣是业余水平吗?
当然,现在的李小强还没有开始研究“当湖”。按照他和方老的约定,事情要一步一步来,目前还是先从明代的棋手开始吧。即便如此,李小强也小心翼翼。生怕出现“过度解读”或者“解读不够”的情况。从而影响最终结论的客观性。也就是这个原因,所以他才要请常韧圣他们帮忙。让这批暂时还没有任何偏见,且风格迥异的棋手来帮自己把关。
当然,李小强的算盘打得很好,别人答不答应,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老大,我有两个问题,第一,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第二,我们这样做了,到底有什么用处?哈哈,如果你能回答的话,我就照你说的去做。”
“这……”
李小强从一个个人的脸上扫过去,发现大部分人都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很显然,这些人虽然都只是孩子,但没人愿意受到“剥削”。对于这种明显的苦差事,好像没有什么人有兴趣。面对这种情况,李小强只好开始忽悠了:
“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
李小强的目光再次扫过去,发现大多数人都频频点头。就连常韧圣这个老实孩子,他也仅仅是迟疑了一下,然后随着其他小伙伴们点头。
“唉,你们不愿意就算了,本来我看你们进步这么慢,想传授一下我的绝招。看这个样子,你们好像都没有兴趣啊,既然是这样,那算了算了……”
“哦?”
虽然大部分人还是露出了不相信的表情。不过大家的神色显然已经松动了。李小强心里得意,自己这招“欲擒故纵”,应该还是有点效果的。自己和这帮队友认识3年多了。虽然说不上朝夕相处,但彼此之间也非常熟悉。这些人虽然都是孩子,但恐怕大家心里都有一个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