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进军电影界(第2/3页)

当然,这都是闲谈。

讲正经的,《齐天大圣》能取得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源于主创团队对技术的追求和对制作精良3D特效一丝不苟的要求。

《齐天大圣》的剧本并没有太多推陈出新的地方,美猴王变齐天大圣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已经传了好几百年了,各种版本的故事都被人讲过了,在故事这一块,想创新已经非常困难。

《齐天大圣》剧组也没有在剧本上追求太多颠覆性的改变,只是向内深度挖掘了美猴王的心理变化,这使得故事的主题略微有点沉重。

但《齐天大圣》讲述的方式并不沉重,反而很新颖,其用了国内电影业从来没用过的3D拟真技术,为大家奉献了一场美轮美奂的极品视觉盛宴。

在电影院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普遍都对最后美猴王随着唐僧去西行取经,背景音响起了林在山《悟空》的声音那个场景印象深刻,不少人为那个场景默默的流下了眼泪。

《齐天大圣》的票房能大爆,总的来说是一场技术流的胜利。同时也说明了国产动画片市场的容量和体量都是很大的。

林在山想带领Beyond朝电影业进军的一个初想法和初方向,就是做动画片。

像是另一位面经典的那些动画片《功夫熊猫》什么的,他都可往这个位面搬。

国内的电影工业技术如果无法支撑起这样的动画片制作,他们甚至可以投资请好莱坞的公司来做。

不过林在山还是想和国内的电影公司合作。

虽然国内的电影公司在技术层面上和国外的电影公司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尤其是特效公司,国内和国外的更是没法比。

但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在山就越想支持一下国内的电影公司,他甚至想培养起一家中国人自己的“工业光魔”。

另一位面的工业光魔,就是为了给乔治卢卡斯做《星球大战》的特效应运而生的,后来越发展越壮大,成了享誉世界的顶级电影特效公司。

而目前国内的特效公司,或者那些大电影公司的特效部,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没有人愿意更多的相信他们,给他们提出更大的挑战。他们接的活儿往往都是些技术含量很低的项目。需要高精尖技术要求的电影,主创团队会直接略过国内的特效公司,要不就找日本的,要不就去好莱坞,根本不给国内特效公司机会。

当然,造成现在这一恶劣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产特效公司自己不争气,总用粗制滥造的东西糊弄人,赢得不了客户的信任,也是一大原因。

林在山之前琢磨着,搬《功夫熊猫》,他就想找国内的团队来创作试试,《齐天大圣》的主创团队,就是他重点考虑的团队。

据说那个团队背后有一家他们自己的特效制作公司,里面有不少年轻人都是从好莱坞学成归来的,充满了朝气和干劲,《齐天大圣》就是他们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林在山很愿意和这样的团队合作,他甚至想等以后Beyond更有钱了,直接把这样的团队和特效公司给收过来,用更大的诚意和动作去培养他们,争取给他们发展成这个位面的“工业光魔”,这样他才好把他脑子里的那些经典电影都更完美的“复制”过来,否则他脑子里只有创意,这个位面的电影工业技术跟不上,那他搬了也是白搬。

就比如《变形金刚》这样的超级大片,先不说这个大IP这个位面还没有,就算有,这个位面的电影工业也还没法做出另一位面那么惟妙惟肖的汽车人来。

如果硬搬,最后出来的效果不一定有多烂呢。

总之就是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持后,林在山才会把自己脑子里的全部电影创意全都搬过来。

在这之前,他不会着急,先慢慢培养这边的电影团队好了,反正他的大脑有记忆回放功能,到该需要搬的时候他再搬出来好了,现在先等待技术的成型。

对于那些不太需要特效技术支持,或者这个位面已经有足够技术支持的作品,林在山倒是可以考虑搬着试试,但具体搬哪部,怎么搬,他都还没做出有效的规划呢。毕竟,他现在操音乐的心都操不过来,已经没更多的心思去想电影了。

春节过后,等着孙玉珍休假归来,林在山会和孙玉珍好好聊一聊,再找电影的业内人士好好聊一聊,到时候会成立Beyond的电影部,之后怎么做电影,就交给电影部的人去操作了,他只提供“建议”(创意)就行了。

林在山这么快就要带着Beyond涉足电影业,除了这行收效快以外,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想拉孙玉珍一把。

孙玉珍为Beyond付出了太多太多,做《好声音》几乎都要拼了命了,而林在山又早就应承过人家会帮其助推圆梦,他自然不能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