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河》(第3/4页)
李孝妮赞说:“小优、瑞明,你们今天可有耳福了,林大叔清唱超厉害的!”
刘欣悠拨浪鼓一样点着小脑袋,赞说:“林大叔是歌神!”
“哈哈,你们别太拍我马屁了,万一我唱呲了,你们别笑话我啊。”
林在山准备给三人唱张雨生的经典作品《河》。
张雨生的音域超高,林在山随性来唱,肯定要降调,用适合他的音域来唱,演绎一首沧桑柔情版的《河》。
看林在山清了清嗓子,真的要唱歌,刘欣悠和柏瑞明都兴奋坏了,他们没想到林在山这么大方,说唱就唱,这比他们想象中的林在山要亲和多了!
李孝妮此刻也很期待,想听听林在山这首《河》到底是怎样的一首歌,是说景色的吗?还是像《山丘》那样有寓意的作品?
林在山温柔的看了一眼李孝妮,那目光仿佛在说:这首歌是唱给你的。
李孝妮读懂了林在山的眼神,心中立刻满溢了幸福,洗耳恭听林在山的大作。
……
当你平躺下来我便成了河~
回绕你的颈间在你唇边干涸~
窃想你的眼神我恋恋不舍~
聚为一泓泉水深邃清澈~
……
林在山这一开声,仿佛天地间都变得安静了。
犹如黑胶片摩擦出的极具磁性的歌声,将李孝妮三人的耳朵瞬间俘获!
伴着拉普拉塔河水流淌的声音,林在山清唱这种旋律极其优美的作品,天赋的磁嗓和天然的美景一起给歌曲加载了极为沧桑深情的感觉。
一条比拉普拉塔河更有情调的河流,慢慢流淌在了听着的三人心中,磁电般的声音,让他们听得身上都有种麻麻的感觉了。
刘欣悠和柏瑞明都觉得林在山这首歌写的好美,曲美,词更美!就好像散文诗一样,慢慢的流淌而出。
李孝妮则是从听第一句开始,脑海便被击穿,出现了一副特别缠绵暧昧的男欢女爱的深情河景。
她怀疑林在山这首歌是在写男女之间的爱爱吧?否则怎么会说女人平趟下来,男人回绕在她的颈间唇边亲亲呢?
后面林在山唱的,就更让李孝妮有这种感觉了——
……
当爱燎原成灾你徐徐侧身~
堆积肥沃河床我是朝圣的人~
我是客途的雁却一往情深~
从此无意追逐新绿的春~
……
任我流吧层层冰川~
亿年换几寸我也宁愿这么盼~
等到昏黄等到痴傻~
等着公主吻青蛙~
……
刘欣悠和柏瑞明越听越陶醉。
李孝妮则是越听越觉得林在山这首歌是在用唯美的音乐词汇描写男女之间的那份鱼水之欢!
李孝妮听的没错,这首《河》,原作者天才的音乐人张雨生,确实是用这首歌隐喻唯美的描绘着那方面的事情。
喜欢张雨生的人都很清楚,张雨生的每张创作专集都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收录了这首《河》的《口是心非》专辑,整体概念在于从各个角度对爱情进行摹写,十首歌是完整不可分割的整体。
性爱,作为爱情的重要组成部分,肯定不能缺。缺了性爱,爱情的图案便不会完整,他整张专集的概念就会传达不全。而他借由《河》,刚好使整体的概念表达完全了,可谓别具匠心。
有别于一般性描绘男女之爱的作品,这首《河》明显更有内涵。
《河》可以说是张雨生将中国传统文学中的“赋”,“比”,“兴”手法,成功的运用于音乐的表达,将观音山与淡水河的情状与男女间的性爱缠绵结合为一。
所谓的“赋”“比”“兴”,起于《诗经》的“六义”。具体讲,“赋”就是铺陈,随物赋形,直歌其事。后世多用于“赋”这种文体,比如汉赋。而在这首歌中,有白描河的部分,这就属于赋。
“比”——即比拟,托物言情,有显有隐。代表如《楚辞》。这首歌借观音山与淡水河之间的缠绵来比喻,拟人化男女间性爱的水乳交融,这是“比”。
而“兴”——即联想,因物起兴,由此及彼。代表如《古诗十九首》。张雨生家住在淡水河的入海口,由所见到的观音山与淡水河联想到爱情,即为这首歌中的兴。正尤如《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至“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至“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样。
中国文学中“赋”“比”“兴”结合的好的如唐人崔护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与“人面”的交相变化,产生千年不灭的艺术美感。而张雨生的《河》则以淡水河,观音山与男女性爱之间的“似幻似真,亦实亦虚”营造美感,也足为一时之绝唱。